首页>小学奥数>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0篇)

2025-08-21 16:57: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小学奥数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技巧和综合素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成长奠定基础。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一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答案与解析:

  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解: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

  答:有6只兔,10只鸡。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16只都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4×16=64(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少了64-44=20(只)脚,这是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我们以鸡去换兔,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减少了4-2=2(只)。因此只要算出20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有鸡(4×16-44)÷(4-2)=10(只),有兔16-10=6(只)。

2.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二


  题目:

  小杂货店买进一批皮球,进价每只1.5元,卖出价每只2元。卖到只剩20只皮球时,开始让利,以9折售出。皮球全部卖完后,共得利润86元。这批皮球的总数是多少只?

  答案与解析:

  设想最后20只不让利,价格就变得统一。

  每只皮球原价2元,以9折价出售,每只让出的利润是2×(1-0.9)=0.2(元)。

  20只让出的利润是0.2×20=4(元)。

  86+4=90(元)。

  2-1.5=0.5(元)。

  90÷0.5=180(只)。

  买进180只皮球,本钱是1.5×180=270(元)。

  卖到剩下20只时,已经卖出了160只,已收回的'货款是2×160=320(元)。

  320-270=50(元)。

  苏教版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皮球让利销售》:剩下的20只,卖出去,无论得到多少钱,都属于纯利润。如果卖不出去,积压在店里,不能当钱用,还要占地方,不如让利促销。

  以9折价卖出最后20只皮球,每卖出1只让利球,买球的人可以少付2角,得到一定实惠;而老板却能多得到1元8角纯利润。让利球很快卖完,店里卖球的利润也迅速从50元增长到86元。这样的让利销售,店家并不吃亏。

3.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三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4.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四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5.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五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6.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六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7.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七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想: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8.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八


把一包糖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粒还剩18粒,如果其中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有多少个小朋友?这包糖有多少粒?

  解:第二种分法分7粒的小朋友是10人,分10粒的小朋友是“其余的”,不知道人数,可以这样转换,如果分7粒的`小朋友这10人也每人分10粒,即这10人每人多分10-7=3(粒),就要多分去3×10=30(粒),于是,两组对应数量如下:

  8粒 剩18粒

  每人10粒 缺30粒

  上下对比,每人多分10-8=2(粒),一共要多分糖18+30=48(粒),这些小朋友的人数是:48÷2=24(人),这包糖有24×8+18=210(粒)。

  答:有24个小朋友,这包糖有210粒。

9.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九


小军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时心理盘算了一下,慢慢地骑行,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才能到;使劲地赶路,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就能到,如果要正好在中午12时到,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

  解:题中的条件,两个不同的骑车速度,行两地路程到达的时间分别是下午1时和上午11时,即后一速度用的时间比前一速度少2小时,为便于比较,可以以行到下午1时作为标准,算出用后一速度行到下午1时,从甲地到乙地可以比前一速度多行15×2=30(千米),这样,两组对应数量如下:

  每小时行10千米 下午1时正好从甲地到乙地

  每小时行15千米 下午1时比从甲地到乙地多行30千米

  上下对比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行同样时间多行30千米,从出发到下午1时,用的时间是30÷5=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 10×6=60(千米),行6小时,下午1时到达,出发的时间是上午7时,要在中午12时到,即行12-7=5(小时),每小时应行60÷5=12(千米)。

  答:每小时应行12千米。

10. 小学奥数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篇十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6和8公顷、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问: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多少天?

  分析:根据题意先把将三块草地的面积统一起来,变为典型的牛吃草的'基本类型的题目,只要求出每天新长出的草以及草地原有草,就可以求出答案、

  解:因为5公顷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120÷5=24,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1×24=264(头)牛吃10天,因为6公顷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120÷6=20,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2×20=240(头)牛吃14天 、又因为120÷8=15,问题变为:120公顷草地可供19×15=285(头)牛吃几天?因为草地面积相同,可忽略具体公顷数,所以原题可变为:“一块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供264头牛吃10天,或供240头牛吃14天,那么可供285头牛吃几天?”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每天新长出的草有:(240×14-264×10)÷(14-10)=180(份),草地原有草(264-180)×10=840(份),可供285头牛吃840÷(285-180)=8(天)、所以,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8天

  答: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8天

小学奥数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