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证>导航 > 模拟试题 >河南

河南省2013教师资格证教育理论<初级中学>全真试题

2013-10-14 17:35:00 来源:无忧考网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南省2013教师资格证教育理论<初级中学>全真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3、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4、 “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点是(  )

  A.它借用了富有概括性的“纲要信号”,使知识构成一个联系的大体系

  B.它比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人理解

  C.它可以直接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D.它的优越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方法改革

  B.观念改革

  C.课程改革

  D.内容改革

  6、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

  A.陶行知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陶冶包括(  )

  A.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B.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审美教育

  C.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榜样感化

  D.人格感化、艺术陶冶和情境陶冶

  8、下列不是讲授法的优点的是(  )

  A.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C.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

  D.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性

  B.平等性

  C.适用性

  D.教育性

  10、下列关于教与学的说法中更准确的是(  )

  A.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B.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C.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D.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
11、听课不是目的,(  )才是听课的根本所在。

  A.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

  B.对教师做定性评价

  C.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D.观察教学行为

  12、要对班主任作评价、论高低、评赏罚,有发言权的理应是(  )

  A.家长

  B.校长

  C.学生

  D.其他老师

  13、情景教学法的首创者是(  )

  A.倪谷音

  B.李吉林

  C.邱学华

  D.刘京海

  1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15、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瓦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17、教学设计的高表现是(  )

  A.创造性

  B.易控性

  C.突显性

  D.预演性

  18、教师对所有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名人效应

  19、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句话说得是(  )

  A.自主学习能力指导

  B.信息能力指导

  C.合作学习指导

  D.探究学习指导

  20、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重点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学习

  C.学习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研究法

  22、下列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3、学生管理目标的功能有(  )

  A.导向

  B.激励

  C.调控

  D.评价

  24、结课的基本要求是(  )

  A.结课要有针对性

  B.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C.结课要简洁明快

  D.结课要有趣味性

  25、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26、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谈话法

  B.实习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27、教育法规的功能有(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保障作用

  28、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9、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是(  )

  A.整体性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适量适度原则

  D.全面性原则

  30、中国近代教育的教育家有(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31、调查法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法。(  )

  32、教学口语的辅助性口语有表情和动作。(  )

  33、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上。(  )

  34、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地位平等,所以不应该对教师素质提出高于其他从业人员的要求。(  )

  35、课堂观察的方法有目视法和提问法。其中目视法可分为扫视法、巡视法、注视法和凝视法。(  )

  36、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

  37、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连锁形成的过程。(  )

  38、根据团的规章制度,凡年满28周岁的团员应办理离团手续。(  )

  39、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

  40、课堂板书的特点有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和审美性。(  )

  41、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  )

  42、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

  4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叫研究型课程。(  )

  44、道德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说教功能和调节功能。(  )

  45、运用练习法就是让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  )

  4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单行条例。(  )

  47、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高准则。(  )

  48、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设计研究方案。(  )

  49、作业分析主要是提取作业中的显性信息,以此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  )

  50、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使用调解的原则。(  )

  5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

  52、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

  53、教的方法包括讲授、谈话、演示和练习。(  )

  54、我国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55、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56、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57、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

  58、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59、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60、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1、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李某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李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请依法分析教师李某和学校的行为。

  62、某中学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每班超出标准30人,全体学生集中在一栋教学楼内上课。教学楼本来有两个楼梯供师生使用,但为了方便管理,其中一个楼梯被长期封闭。楼道里也没有应急灯。有天晚上突然停电,当下晚自习的学生走到二楼时.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了一声“地震了”,结果造成严重拥挤,有些学生被挤倒。受到踩压,造成多名学生受伤的严重后果。

  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事件中的相关法律责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63、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64、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教师资格证河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