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2011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3)
2011-08-10 18:33:00 来源:帮考网
第四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 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 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4.时期指标 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 7.价值单位 8.劳动时间单位 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 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 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1.标准差及其计算 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 2.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间数列的种类 4.时间数列的特征 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年距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 5.发展速度的计算 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 2.广义的指数 3.个体指数 4.总指数 5.动态指数 6.静态指数 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国房景气指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5.股价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抽样调查的种类 5.非概率抽样 6.概率抽样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 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 2.样本 3.总体指标 4.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 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七、相关分析法
八、模型分析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