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制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已经成为部颁标准。该测试适用于教师、公务员、媒体等行业的人员录用以及在职人员的资格认定。 这是自普通话测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中国人民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中规定,汉字应用被分为三个等级水平,测试范围为5500个汉字。教师、公务员、媒体、广告从业人员和大学生考研五类职业资格认定需先通过汉字应用能力考试。
试点单位测试成绩与政策测试的成绩相同。试点测试不收费。9月16日在上海、9月23日在河北邯郸学院。测试方法定为标准化试卷,通过执笔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定为80分钟。测试含5方面要求,按掌握程度分三个等级:
①字量的掌握:能够在很广泛的使用环境中认识并使用4500至5500个汉字。
②形、音、义的辨识和使用: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这些汉字的规范字形,能够辨析并纠正书写和使用中的各类错误。
能够准确判断和使用这些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在使用环境中能够识别和使用其中多音字的恰当读音。
在使用环境中,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汉字的常用意义、基本用法和一些特殊用法。偶然出现形、音、义辨识或使用错误,但一般都是非系统性或非常识性的零星失误。
③阅读、书写的综合表现:具备了顺畅地阅读以规范汉字为媒介的现代文献资料的汉字基础;并能在广泛领域用汉字进行书面表达。
④测试的成绩:在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对占标准试卷容量70%,选自《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甲表)的那部分测试内容,作答正确率在80%(含)以上,且整份试卷获得的HZC分数在600分(含)以上。
⑤胜任的工作:能够承担对汉字应用能力有很高要求和以使用汉字为主要任务的各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