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通用16篇)

2025-03-06 17:1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亲爱的五年级同学们,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课本里的奇妙世界即将鲜活上演!课本剧,宛如一座神奇的桥梁,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表演,赋予了知识全新的生命力。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旅程中,你们将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化身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尽情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无忧考网精心整理16个课本剧剧本,每一篇范文都为你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这些剧本,你们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在次排练与表演中,收获自信与成长。

1.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一

  草船借箭前——

  孔明应鲁肃之约来帮东吴抵御魏军,但水军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派下属到处散播诸葛亮的谣言:

  (场景切到市井小巷中聊八卦的人群)

  水军(偷偷凑近聊八卦的人,并开始胡说八道):“知道吗?近蜀国的诸葛亮来了,听说他足智多谋!”

  八卦大娘:“咋可能呢,俺们吴国滴周瑜大人才是聪明嘀。”

  水军:“对么,对么,俺也这么觉得!据说他好像妒忌俺们周大人。”

  (谣言散播中)

  于是诸葛亮的风评就此败坏。

  当然,小肚鸡肠的周都督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于是他给诸葛亮设了一个圈套来陷害他。但他没有想到诸葛亮给他来了个将计就计的策略。这一天周瑜准备实行自己的计谋:

  (场景切到周瑜帐中)

  周瑜(道貌岸然的一脸忠厚):“诸葛先生,我们就要跟曹魏(本剧受害人)交战,水军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或许可以用枪、魔杖等现代不大科技的武器,弓箭好像能射到人似的):“用弓箭好”。

  周瑜在心底暗笑(唉嘿嘿,中计了):“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丝毫不慌(轻摇羽扇,慢条斯理,看着周瑜独自演戏):“都督有令,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我已经备好了十天后的爆米花了,就要看你的笑话):“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呵,就这?十天我都能去借一百万支了):“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有这么逼自己的?还聪明,不知道他中计了吗?也好,还能给他更多惩罚):“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轻摇羽扇,伸出三根指头):“只要三天!”

  周瑜(震惊我一整年,开玩笑的吧,三天?十天的爆米花三天吃不完啊,不能浪费粮食啊,怎么这么壕无人性):“军中无戏言,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十分无奈(我可是有备而来):“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周瑜非常开心(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预料之中)大摆筵席招待诸葛亮。

  诸葛亮(都火烧眉毛还有心思吃饭,我的计划要坏了,都会被曹操的战火吞噬的。):“呀,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开始算起,到第三天请都督排五百个甲士到江边来搬箭。”

  草船借箭中——

  鲁肃因为一直站在帐外,听他们对话的十分清楚,在诸葛亮走后,立马进帐对周瑜说:“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的出来呢?诸葛亮莫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推开手,得意地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将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完不成任务,按军令状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有什么计划,回来报告我。我一定要看他的笑话。”

  画面一转,到了诸葛亮帐中——

  “来,先生请坐。”诸葛亮做了个手势(肯定是来打探消息的,不过得让他变成我的人):“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您帮帮我的忙。”

  鲁肃(这要干嘛?走关系?我还不想趟这趟浑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丝毫不急,连忙安抚说:“你按着这张清单上做就行了,我自有办法凑够十万只箭,只是不要告诉都督,不然我的计划就完了!”

  说着,诸葛亮往鲁肃手里塞了一张清单。

  鲁肃答应了,果然没有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不用做箭的材料(两边的都得罪不起,我还是帮诸葛先生吧,毕竟人家是客,再说也不知道到底他能完成任务不)。

  周瑜疑惑起来:“到了第三天,看他如何面对。”

  鲁肃办事周到,很快按照诸葛亮的清单办好了需求。

  第1天,诸葛亮没有啥动作——

  第2天,诸葛亮没啥动作——

  第3天,直到四更之时——

  诸葛亮悄悄把鲁肃邀请到船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鲁肃很疑惑的问:“先生叫我来做什么呢?”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取箭。”鲁肃问道:“哪里去取?你还留了一手?”诸葛亮故作神秘:“不用问,去了自然就知道了。”还吩咐把船都用绳索系了起来,开向北岸的曹操军营。

  到了曹营所在的北岸边——

  不知怎地,这时大雾弥漫,江上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这真的能借到箭吗?

  五更时分,船已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还让士兵在船上又擂鼓又呐喊,恨不得昭告他们是来“挨打”的。

  鲁肃这老实人一看这阵势,大吃一惊喊道:“诸葛先生,你这是一心求死?拉上我干嘛!曹军但凡出来,或者一射火弩箭,我们就玩完了呀!”

  诸葛亮仍然摇着羽扇,用要急死人的语速说:“哎,先生不必多想,以我对曹操的了解,他断然不敢派兵前来,你我只需饮酒作乐,静观其变,等雾散了便返回自家水寨作罢。”

  鲁肃虽然坐了下来,但心中仍是忐忑不安,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

  曹军水寨之中——

  “报——”一个小兵从前线跑入曹操帐中,头上渗出细汗:“水寨前大概是来了大批敌人,擂鼓呐喊,声势浩大!”

  曹操皱眉,下令说:“江上大雾,敌人忽然来攻,肯定有埋伏,我们无法辨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记住要谨慎行动!”

  他又招来一名小兵,让他去陆军调来六千名普通弓/弩手去支援前线。

  他的帐中又恢复清静,可是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便坐在垫上沉思着(他会是第一个识破计谋的人么?)

  曹操水寨前线——

  一万多弓箭手一齐朝江中的船只放箭,箭如雨下,场面十分壮观。大雾中船人都若隐若现,曹军以为披着青布幔子的草靶子是吴军将士,于是拼命朝其放箭。诸葛亮看着船头的草靶子已经扎满了箭支,就让所有的船掉头,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仍然大肆擂鼓呐喊逼近弓箭手们近距离受箭。

  大雾将散——

  曹操苦思冥想,终于恍然大悟,快马加鞭赶往前线(前去被嘲笑吗)。诸葛亮看时机已到,就下令让士兵们摇浆回营,准备去嘲笑周瑜。看曹操来到了江边,诸葛亮准备给他们“买一送一”,让军士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中计了,可诸葛亮早已乘风而去,要追也来不及了。

  草船借箭后——

  曹操一哭二闹三上吊,被诸葛亮打击颇深,大喊:“如果这样的话,我又何来*诈!不仅丢了十万支箭,还失去了唱白脸的职位。历史真是在乱诬陷我!”

  而诸葛亮则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智者间的内卷,想着怎么样火烧赤壁去了(受害人仍是曹魏)

2.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二

  旁白: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诸葛亮、周瑜上场]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在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呢?

  诸葛亮(摇着羽扇,不紧不慢):当时是弓箭!

  周瑜(一本正经):先生与我所见略同。但是,现在军中缺箭,还请先生赶造十万只箭,望先生不要退却。

  诸葛亮:都督的委托,当然要照做,不知道这十万只箭何时要用?

  周瑜(暗自高兴):先生预计几日可完成?十日如何?

  诸葛亮(胸有成竹):既然十日,必误大事。

  周瑜(疑惑):先生预计几日完成?

  诸葛亮(胸有成竹):三日足以!

  周瑜(将信将疑,有些气恼):军情紧急,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肯定):怎敢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日不完,甘受重罚。今日来不及了,从明日算起,到第三天,派五百名军士来江边搬箭。

  [诸葛亮喝了杯酒就走了,诸葛亮退场,鲁肃上场]

  鲁肃:十万只箭,三天如何造成?

  周瑜(洋洋得意):我可没逼他,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得吩咐工匠们故意延迟,不给他备齐材料,到时候定他的罪,看他怎么说!

  旁白:鲁肃出去找诸葛亮,问他如何造箭。

  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只箭,你得帮忙!

  鲁肃(有些着急和责怪):这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你?

  诸葛亮(有些神秘):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军士,船上用青布为幔,草把千余,分布两边,三日包管十万只箭。只不可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

  [诸葛亮退场,周瑜上场]

  周瑜(着急):他给你说了什么?

  鲁肃:孔明不用材料,便可造箭。

  周瑜(十分疑惑):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旁白: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布置一番,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前两天不见孔明动静,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至船中。

  鲁肃:公召我来何意?

  诸葛亮(笑着):青铜我一起去取箭。

  鲁肃(十分疑惑):何处去取?

  诸葛亮(神秘):请先不要问,去了便知。

  旁白:这一夜雾很大,长江之中,雾气更多,对面不相见。当夜五更时分,船已行至曹操水寨。孔明让把船头西尾东,一字摆开。

  鲁肃(十分吃惊和害怕):若曹兵出来攻打我们,汝之奈何?

  诸葛亮(轻松):江雾很大,曹兵不敢出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旁白:曹军水寨中。

  [毛玠、于禁上场,飞报曹操]

  毛玠、于禁(十分慌张)报丞相!有敌忽然来攻!

  曹操(大惊):敌军忽至,必有埋伏!调弓箭手乱箭射之!

  旁白:曹又从旱寨中调来六千名弓/弩手,一万人均以乱箭射之!

  [曹操退场,诸葛亮、鲁肃上场]

  诸葛亮(坚定):把船吊回,继续逼近水寨受箭!

  旁白:待雾散时,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条船,插满箭支。

  众军士(高声喊道):谢丞相箭!谢丞相箭!

  旁白:这时两将飞报曹操,曹操懊恼不已,可船轻水急,追之不及,船到岸时,周瑜五百军士已等在岸边。

  [周瑜上场,诸葛亮退场]

  旁白:鲁肃告诉了孔明取箭之事,周瑜十分佩服、

  周瑜(不甘心):孔明先生真是神机妙算,真是神了!

  旁白:至此,草船借箭一事已完。

3.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三

  篇一:五年级课本剧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不动声色)诸葛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诚恳)当然用弓箭好。

  周瑜:(严肃)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但是现在军中缺件,我想请先生负责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坚决)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一脸高兴)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一本正经)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心中窃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只要三天。

  周瑜:(一脸严肃)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笑了一下)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严肃)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

  旁白:(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

  (旁白: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诸葛亮下,鲁肃上)

  鲁肃:(疑惑)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得意扬扬)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样打算,回来报告我。

  (周瑜下,诸葛亮上)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疑惑)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泰然自若)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旁白:(鲁肃答应了诸葛亮。不对周瑜提借船的事,周瑜更加迷惑起来。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疑惑)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稍开心)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疑惑)到哪里去取?

  诸葛亮:(故弄玄虚)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旁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鲁肃:(害怕)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自信)雾这样大,他们怕伏兵,不敢靠近。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上)曹操:(下令)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朝他们射箭,见敌便射,不让他们近前。来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船逼近水寨受箭。过了一会儿,船的一侧插满了箭,船身开始倾斜。)

  诸葛亮:(大声)停止击鼓。传令!把船转个方向!

  (船都掉转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旁白:(曹军的箭雨不断袭来,船又慢慢恢复了平衡。诸葛亮估计箭差不多了,天也快亮了,雾也快散了,就命令军士们喊话。)

  军士:谢谢曹丞相的箭!

  诸葛亮:(命令)赶快把船驶回南岸。

  旁白:(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曹操下,周瑜上)

  诸葛亮:都督,十万支箭都在这里了,请您清点吧。

  周瑜:(从鲁肃那里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四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江东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s)、曹操,军士

  旁白[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我们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想了想并坚定地说)用弓箭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皱皱眉)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故作严肃地说)这是公事,请先生不要推卸(xi)。

  诸葛亮:(知道周瑜的意思)都督d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故意试探)十天能造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提高语调)十天必然要造好,不然误了大事。亮不须十日,便能将箭献给都督。

  周瑜:(惊奇不已)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坚定严肃)只需三天。

  周瑜:(有些生气)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敢跟都督开玩笑?亮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拿不出箭,(斩钉截铁)愿献上人头!

  旁白[听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高兴极了,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都督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旁白[说完,喝了几杯酒,诸葛亮就走了。诸葛亮走后,一直藏在后面听的鲁肃起身走来。

  鲁肃: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我把人家请来,可说过要保他平安啊!

  周瑜:(冷笑道)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特意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yn,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备齐全。到时候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接着转向鲁肃)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连忙迎上前。]

  诸葛亮:三天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请求]

  鲁肃[不屑]: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诸葛亮[恳求]: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计划就不成了。

  旁白:[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旁白:[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疑惑]:你叫我来干什么。

  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进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了笑]:雾这样大,曹操被人称作*雄,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旁白:[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60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1万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曹丞相赠的箭”,

  旁白:[接着叫20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的船顺水顺风,已经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20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20条船总共有10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五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东吴水寨、曹操水寨

  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毛玠、于禁、弓驾手、张辽、徐晃、书童、报事人、军士

  背景: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多次想陷害他,但都未成功。这次,周瑜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周瑜:(来回走动、满脸担忧)唉,诸葛村夫太聪明了!我比不过他啊!唉!(突然想到了)嗯?(露出了微笑)哈哈!我想到了!来人,把诸葛军师请到营中议事!

  报事人:是!(跑出军营)

  过了一会儿

  诸葛亮:(摇着羽毛扇,慢步走进军营)(向周瑜行礼,周瑜也向诸葛亮行礼)不知周都督叫亮过来有何等大事?

  周瑜:(笑着说)诸葛先生,再过几日,我们就要与曹军交战了,只是瑜不知水上交战,应用什么兵器好,想向先生请教。

  诸葛亮:应用弓箭。

  周瑜:先生说的是。(点头)只是现军中无箭,(皱眉)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军中公事,请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微笑)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但不知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好,行吗?

  诸葛亮:既然马上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坚定)

  周瑜:(吃惊)啊?那先生预计几天造好?

  诸葛亮:三天!(鲁肃在一旁,吃了一惊)

  周瑜:三天?此话当真?

  诸葛亮:当真!

  周瑜:军中无戏言呐!

  诸葛亮:既如此,亮愿立下军令状,从明日算起,三日造不好愿受重罚!

  周瑜:好!来人,笔墨饲候!(诸葛亮拿起笔,正要写)

  鲁肃:先生请三思啊!(着急)

  周瑜:(对鲁肃使眼色)诸葛先生乃当世之奇才,三日造十万支箭,岂能难倒先生?

  诸葛亮:(哈哈大笑,拿起笔,在军令状上签了字)给!

  周瑜:(快步上前,拿着军令状看了一番)好!先生痛快!快,摆酒宴!(上酒)(诸葛亮喝了一碗,随后便向周瑜行礼告辞!大步走出营帐)

  鲁肃:(诸葛亮走后)三日造十万支箭,诸葛先生不会在骗人吧!

  周瑜:(满不在乎)管他呢!三日后去找他要箭,要是他没造好,就让他死而无怨!(压低了声音)子敬,你去诸葛亮的船中打听打听,看他怎么造箭!

  鲁肃:是!(大步走出军营)

  到诸葛亮船中之后

  鲁肃:(诸葛亮正在摇着羽扇,观天象)先生好自在啊!

  诸葛亮:子敬!三天造十万支箭,这怎么可能啊?请你帮帮我吧!(真诚)

  鲁肃:这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子敬啊,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上三十名军士。船身要用青布幔子围起来,另外,再叫人扎一千多个草人,排在船的两侧。子敬,这你能替我办好吗?

  鲁肃:这倒容易,可不知您要用这些船来干什么呢?(疑惑)

  诸葛亮:哈哈!子敬,到了第三日,你就知道啦!(开心)

  鲁肃:哦,那我告辞了!(行礼)

  诸葛亮:等会儿,子敬!这件事可关乎人命,(压低了声,看了看四周)你可万万不能告诉周都督啊!

  鲁肃:好!(大步走出了船)

  鲁肃到了周瑜营中

  周瑜:怎样,子敬?打听到了吗?(急切)

  鲁肃:诸葛军师造箭既不用竹子、翎毛,也不用胶膝,我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周瑜:(疑惑、高兴)嗯?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第三天四更

  诸葛亮:(对书童说)快去把鲁大人请过来!

  书童:是!

  鲁肃来了

  鲁肃:先生,您叫我来干什么?

  诸葛亮:我请先生来,是想与您一起去取箭!

  鲁肃:到哪里去取呢?(疑惑)

  诸葛亮:先生不用问,到了就知道了。(与鲁肃一起登上了二十艘连着的战船中的一艘,向曹营水寨驶去)

  江上起雾,船队已到曹营前

  诸葛亮:军士们,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形摆开!(军士执行)好!军士们,擂鼓!喊杀!

  鲁肃:(大惊失色)啊!诸葛军师,你要干什么?万一曹军杀出来,我们怎么撑得住呢?

  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你过来看!(让鲁肃向外看)江上大雾漫天,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只会用弓箭射。我们只管饮酒取乐,不必担心!

  曹操水寨

  曹操:(皱了皱眉)江上雾大,敌人忽然而至,必有埋伏,(声音扩大)哈哈!这不过是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的诡计!毛玠、于禁!

  毛玠、于禁:在!

  曹操:带弓/弩手6000人向敌军放箭!

  毛玠、于禁:是!

  过了一会儿

  报事人:报!敌军战船不退而进,请大王拿定退敌之法!

  曹操:这是敌军的诱敌之计!命水军按兵不动,张辽、徐晃!

  张辽、徐晃:在!

  曹操:你二人带弓/弩手6000人去退敌!

  张辽、徐晃:是!

  过了一会儿,江上雾快散了

  诸葛亮:军士们,将船头引至南边,我们回/水寨!(军士照做)现在,让我们一起喊“谢曹丞相赠箭!”

  众人: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捶胸顿足)我上当了!(懊恼)唉,白送了周瑜、孔明如此多的箭!唉!

  孙权水寨

  诸葛亮:(笑了笑)每条船一共插有五六千支箭,20条船,十万只箭还有余呢!

  鲁肃:(赞叹)诸葛军师神机妙算啊!

  周瑜:他是怎么做到的啊!(惊讶)

  鲁肃:(对周瑜小声地说)

  周瑜:(膛目结舌)什么?(长叹一声)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

6.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六

  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

  道具:草船、箭、酒杯

  序幕:一段优美的笛声拉开序幕。

  旁白: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神机妙算,德才兼备,准备借和他商讨军事之名,让他赶造十万支箭为难他。

  (周瑜与诸葛亮坐在桌前,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话。)

  周瑜(举着酒杯,眉头紧皱):早有闻先生聪明过人,不知可否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送到我军中?现在军中缺箭,与曹军水战不能不用弓箭啊!

  诸葛亮(神色自若):十天太长了,不如三天吧!

  周瑜(半信半疑):先生所言当真?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如果没有完成可是要受处罚的。

  诸葛亮(神情十分严肃):自然,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周瑜(表面端庄,心中暗喜):好,那我敬先生一杯。

  (酒席结束了,诸葛亮并没有像周瑜所想的那样慌张,而是冷静地盘算着近的天气状况,该找谁来帮衬帮衬呢?)

  旁白:诸葛亮找来鲁肃,让他找来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疑惑):敢问先生为何要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我帮衬的?

  诸葛亮(淡淡地笑了笑):过几天你就知道了,到时候帮我把箭收起来便好。

  旁白:前两天诸葛亮都无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天气正如诸葛亮推测的那样雾蒙蒙的。诸葛亮下令将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擂鼓呐喊,直逼曹军水寨。曹操身边的侍卫看到了立刻禀报,于是曹操下令让侍卫们向船射箭,以免有什么危险陷阱。顿时,江上万箭齐发如下雨一般,直插草船。

  诸葛亮(作揖笑了笑):谢谢曹将军的箭,这下任务可完成了!

  周瑜(得知结果一脸苦笑):唉,先生足智多谋!我不如你啊!

  [全剧终]

7.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七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赤壁

  人物:周瑜,曹操,诸葛亮,鲁肃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欣然赴约,来到周瑜帐中。

  诸葛亮(双手作揖,上了酒席的座位,微笑着)不知都督请我来有何军事要商议?

  周瑜(双手作揖,假装诚恳)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扇了扇鹅毛扇,不假思索)用弓箭好。

  周瑜(心生窃喜,面不改色)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但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再次作揖)

  诸葛亮(面带微笑)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暗自得意,做出“十”的手势)十天能造好吗?

  诸葛亮(好你个周瑜,想要借此机会害我,还好我早有准备。假装皱了皱眉头)既然马上就要水上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嘴角上扬,笑容都快藏不住了,用手挡了挡)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信心十足)三天即可!

  周瑜(你个孔明,痴人说梦。站起身,故作严肃)军事紧急,可不得开玩笑。

  诸葛亮(扇了扇鹅毛扇,胸有成竹)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目的达到,窃喜)好!那我们以茶代酒立下此状。

  [鲁肃端来两杯茶水,周瑜和诸葛亮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8.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八

  旁白: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话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帮助作战。

  第一幕:

  周瑜(恼怒):诸葛孔明这小子一到东吴就抢热度,害得我天天掉粉,得想个办法收拾收拾他。(思考)有了!来人,请孔明先生前来商议军事。

  (诸葛亮上场)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挥扇):用弓箭好。

  周瑜(点头,满意地笑):Yes,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先生可不要推却哟。

  诸葛亮(镇定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啥时候要?

  周瑜(高兴):十天ok?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马上就要交战了,十天造成,岂不误了大事?

  周瑜(疑惑):先生可以几天造成?

  诸葛亮(挥扇,肯定地说):三天。

  周瑜:Rearly?先生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好!

  (两人击掌,诸葛亮退场)

  周瑜:哼,到时候他拿不出十万支箭,叫他死啦死啦滴。

  (周瑜退场)

  旁白:诸葛亮请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答应了,按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完毕。前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二幕:

  (诸葛亮、鲁肃上场)

  鲁肃(打呵欠):这大半夜的,要是组队打怪也到明天再说。

  诸葛亮:哪里哪里,咱们一起去取箭。

  鲁肃:取箭?这黑灯瞎火的,去哪里取?

  诸葛亮:别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鲁肃:哼!神神秘秘的。

  旁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曹营方向开去。

  诸葛亮(挥扇,捂鼻子):天气预报说是有大雾,可这明明是雾霾呀!

  (鲁肃默默取出性口罩戴上,又取出一个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还是子敬准备周全,thank you!thank you!

  旁白: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大惊):这么大动静,曹军出来可怎么办?(回头一看诸葛亮拿出手机)孔明先生,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玩手机!

  诸葛亮(边摆弄手机边笑道):雾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来来来,我们自拍一张!

  (二人拍照,诸葛亮做开心状,鲁肃做苦恼状)

  曹营。

  (曹操穿睡衣上场)

  曹操:东吴这帮小子真是会折腾人,大半夜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鲁肃:这都是诸葛孔明干的。瞧我这黑眼圈都出来了。

  曹操:雾霾这么大,看不清敌方虚实,不能轻易出动。弓/弩手,射箭,千万不要让他们靠近。

  (背景音乐起,曹操做下令放箭、眺望等状,诸葛亮做各种自拍状,鲁肃起初苦恼后来惊喜状,众人均慢动作)

  旁白: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丞相箭!”

  (诸葛亮大笑,鲁肃做点赞状,二人退场)

  曹操:上当了!(气哼哼退场)

  周瑜:哎!这次算计孔明不成,反而又让他上了头条!佩服佩服!

9.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九

  旁白: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个课本剧《草船借箭》,这个课本剧分为三幕,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幕:军帐商议

  旁白:话说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华心怀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欣然赴约,来到周瑜军帐中。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你觉得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摇摇扇,想了想):用弓箭好。

  周瑜:(点点头)对,看来先生跟我想得一样呀!(皱眉)不过,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故作严肃)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卸。

  诸葛亮(拱手)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过不知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能造好吗?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伸出三根手指)只要三天。

  周瑜:(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笑了笑)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大笑)快,取文书来,让诸葛亮写军令状。

  诸葛亮:(想了想)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

  旁白: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后就走了。诸葛亮刚走,鲁肃就来见周瑜了。

  鲁肃:(将信将疑)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冷笑)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现在我得吩咐军匠门,让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打听打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

  旁白:鲁肃去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诚恳)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我可要请你帮忙啊!

  鲁肃:(怕引火上身)这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的了你的忙?

  诸葛亮:(请求)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不过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要是他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旁白:鲁肃答应了,他不知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时,果然没有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到了第三天,我看他怎么办!

  第二幕:草船借箭

  旁白:鲁肃悄悄地按照了诸葛亮的吩咐去做,等待诸葛亮调度。可是一连二天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疑惑)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果断)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莫名其妙)到哪里去取?

  诸葛亮:(卖关子)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旁白:说完,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令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大笑)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天亮就回去。

  旁白:话说江上鼓声与与呐喊声震耳欲聋,曹操就派人查看,得知是敌军来袭。

  曹操:(举棋不定)江上的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一定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可不能轻易出兵,就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前。

  旁白:曹操又派人从旱寨调来六千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于是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如雨下。转眼间,一边的草把子就插满了箭。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散。这时,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笑笑)我们返回吧。

  鲁肃:(吃惊)真是奇迹啊!

  诸葛亮:(摇摇扇)你说这十万多支箭能否向都督交差了?

  鲁肃:(点头)当然当然!

  旁白: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臣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军事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旁白:曹操知道上了当,气得直跺脚。可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第三幕:如期交箭

  旁白: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多个军士已经等候在江边了。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周瑜:(怀疑,问军士)这里有多少箭?

  军士:(数了数)两千、五千、一万……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箭。

  旁白:鲁肃见到周瑜,急忙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摇头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上他啊!

10.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

  时间:三国时期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军士们,弓/弩手,曹操手下的人

  第一场商议军事

  旁白: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不怀好意):“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

  诸葛亮(摇了摇薄扇,思考):“用弓箭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皱眉头)现在军中缺剑,想请先生负责改造十万支。(假装严肃)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拱手):“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故意试探):“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轻轻摇摇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疑惑):“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坚定严肃):“只要三天。”

  周瑜(暗暗吃惊,皱起眉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胸有成竹):“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斩钉截铁)甘受重罚。”

  旁白:周瑜非常高兴,马上让人拿来军令状让诸葛亮来签,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摇摇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旁白: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诸葛亮走后,一直藏在后面的鲁肃过来了。

  鲁肃(怀疑):“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春风得意):“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都督。”

  第二场秘请鲁肃

  旁白:鲁肃领了命令,一路小跑,到了诸葛亮的帐内。鲁肃见了诸葛亮,连忙迎上前。

  鲁肃:“先生有何打算?”

  诸葛亮(诚恳):“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不解):“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摇着蒲扇):“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思索了片刻):“好吧。”

  旁白:鲁肃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去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鲁肃来到了周瑜跟前。

  周瑜(急切地):“子敬,怎么样?”

  鲁肃(摇摇头):“报告,诸葛亮说他不需要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我也不知是何用意。”

  周瑜(疑惑不已,皱眉):“哼,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旁白: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疑惑不解):“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莫名其妙):“哪里去取?”

  诸葛亮:“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旁白:说完,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三场草船借箭

  旁白: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大声喊)军士们,开始擂鼓,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爽朗地笑):“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接着喝了一口酒。)

  旁白:却说曹寨中,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惊慌不已,忙上甲板观察。

  曹操(谨慎多疑):“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弓/弩手!”

  弓/弩手:“在!”

  曹操:“向他们射箭!”(对手下的人)“你,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手下的人:“是!”

  旁白: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下令):“掉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擂鼓呐喊,不要停!”

  曹操(咬咬牙):“继续放箭!”

  旁白: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露出微笑,下令):“驶回南岸!军士们,我们齐声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军士们:“谢谢曹丞相的箭!”

  旁白: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第四场江边交箭(周瑜叹服)

  旁白: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诸葛亮(笑着捋捋胡须):“都督,这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就有十万多支箭啦!”

  鲁肃(目瞪口呆的望着诸葛亮):“啊,诸葛亮真厉害呀!”

  周瑜(惊讶):“诸……葛亮,他……怎么做到的?”

  鲁肃(苦笑着):“他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附在周瑜耳边……)

  周瑜(瞠目结舌地听着):“什么……(听完后,长叹一声)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1.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一

  《负荆请罪》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都城邯郸

  人物:蔺相如、侍从们、廉颇

  廉颇:(气愤地)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靠一张嘴,竟爬到我头上去了。我见了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知道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他坐车出去,看见廉颇过来了,马上就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侍从们:(不解地)蔺大人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你们想一想,秦王厉害还是廉将军厉害?

  侍从们: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意味深长地)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不和,秦国必然来攻。我是为了我们赵国才这样做的。

  〔廉颇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蔺相如说得有道理,自己很后悔,就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请罪。〕

  蔺相如:(吃惊地)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廉颇:蔺大人,请您用荆条狠狠地抽打我一顿吧!我自以为功比天高,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可是您每次都不与我计较,我以为您是惧怕我,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的良苦用心。请您宽恕我这个愚蠢的人吧!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双手扶起廉颇)廉将军,别这样,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是太高兴了!(转身对侍从们)快去准备宴席,我要跟廉将军痛饮几杯。

  〔侍从A应声向蔺相如、廉颇抱拳施礼,退场。侍从B拿了一件衣服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替廉颇披上,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来亲密地交谈。

12.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二

  《小木偶的故事》

  第一场:老木匠与小木偶

  老木匠:今天好无聊哦!不如,把做个小木偶吧!(假装在一边做)

  老木匠:嘿嘿!我的手可真灵巧啊,做的木偶多可爱。(左看看右看看)可这孩子好象缺点什么,我怎么觉得看着不太顺眼。(对着小木偶说)孩子,你知道吗?

  小木偶(板着脸):我不知道。

  老木匠(深吸一口气,摸摸脑袋):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缺少的是笑容啊。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没有办法过快乐的日子!(帮木偶裂开嘴)

  老木匠:孩子,这是我送给你的见面礼,你背着它到外边去学点东西。(帮小木偶背上书包)走吧,孩子!外面的世界可大着呢!

  第二场:小木偶与小红狐

  (小红狐从左边出场)

  小木偶:哇,外面的世界可真漂亮!(小红狐从左边慢慢扭过来)

  小红狐(对小木偶招招手):嗨,小木偶哥哥,你好!哗,你的红背包做哥真精美呀,颜色也很漂亮,可以让我背一下吗?看看它和我的毛色是不是相配?

  小木偶:好吧。(把背包摘下,递给小红狐)

  小红狐(把脸侧过一边):嘻嘻,这小木偶真笨,这么快就答应了,也不想想我小红狐是谁。(把脸转向小木偶)

  小木偶:给你。

  小红狐(接过背包往背上一背,然后边跑边对小木偶说):再见了,你这个笨不头人!

  小木偶(把脚跺地,然后大声喊):你这小偷,站住!(迈开步子追)(抓到小红狐)

  小红狐:放开,放开!你要再不放手,我可要大声喊啦。

  (熊警官从右边出场)

  熊警官:吵什么,吵什么呀?快给我停下!

  小红狐(一脸的愤怒):报告警官,他抢我的背包!

  小木偶(笑嘻嘻的):那个背包是我的,我的,我的!(声音越来越大声)

  (熊警官看一下小红狐,再看一下小木偶。)

  熊警官:你这小木偶,真不老实,当我是三岁的小孩吗?(说完,拎起小木偶装着甩过一边)

  (小木偶笑嘻嘻地抱着脑袋)

  第三场:小木偶与小白兔

  (小白兔从左边出场)

  小白兔(温柔):小木偶,你怎么了?

  小木偶(笑嘻嘻):我,我脑袋疼。

  小白兔:别骗我啦,你装得一点都不像,脑袋疼应该像我这样。(龇牙咧嘴,做出很痛苦的表情,然后从右边走开)

  第四场:小木偶与老奶奶

  (小白兔走的同时,老奶奶一拐一拐地从前边慢慢走过来)

  老奶奶:孩子,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小木偶(笑着说):老奶奶,我头疼。

  老奶奶(摇摇头):不像话,(边说边往右边走)连小木头人也学会撒谎!

  第五场:小木偶与小女巫

  (小女巫从前边出场,边走边闻,找到小木偶)

  小女巫:小木偶,你头疼,是吗?

  小木偶:是,而且越来越疼了。

  小女巫:那是因为你很伤心,可你却只会笑,不会哭。(用魔杖在小木偶的头上点了一下,小木偶马上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小女巫:小木偶,别哭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吧。(又在小木偶的头上点了一下)

  小木偶(笑):谢谢你,蓝鼻子小女巫,你真好。

  (全组同学谢幕:我们的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3.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三

  《愚公移山》

  旁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另一座叫王屋。

  (此时太行和王屋出场,并作陶醉状)太行:你问我到底有多高,我……(唱)就是不告诉你!

  旁白:在北面山脚住着九十岁的愚公和他的一家人。有一天,愚公外出。

  (愚公上场,略弯着腰,咳嗽几声)愚公:咱老百姓啊,今儿真高兴(有节奏地说,然后哼着小调)许久都没出来走走了。今儿天晴,去探望几位老朋友吧!

  旁白:他走着走着,走到了太行、王屋两座山前。

  愚公:唉--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有这两座大山挡路了。大家每天进进出出,为了避这两座山得绕多远的路啊!如果把这两座山移走……(慢慢走下舞台)

  旁白:愚公回家后--

  愚公:dear and 孩子们--(愚公之妻和三个儿子一起跑出来,迅速排成一横队,并报数)嗯,不错不错。现在召集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量关于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从我们家门前移走的事。大家都知道,太行、王屋山严重地阻塞了我们出行的道路,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面,到达汉水的南部,可以吗?

  (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后齐声)大家:啊哈,it’s very good!

  妻子:等等,dear。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山都不能移走,能拿太行、王屋肿么样呐?况且把土块石头放在哪呢?

  一子:妈咪,so easy ~把它们放在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啦。

  愚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旁白:于是,愚公就率领儿子和孙子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箩筐装土块石头运到渤海的边上。

  (此时,表演者边做动作边唱)所有人:太行山,王屋山,哎呀哎呀真挡路,哎呦哎呦真麻烦。大家伙,快快来,快来帮我们移大山。

  旁白:邻居京城氏的遗妻有个遗孤,刚刚换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愚公。(此时遗男上场,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喊一声:“阿公,我来了!“ 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做挖山动作,然后下场)寒暑季节变换,才回家。

  (此时,遗男拿着一张“N久之后”的牌子,缓慢地走过舞台)

  旁白:河边有个老头,人称“智叟”,听说了这件事,就前往去看愚公如何移山)

  智叟:哈哈,愚公啊愚公,你可真是蛋白质啊。

  愚公:蛋白质?此话怎讲?

  智叟:笨蛋白质加神经质!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的一棵草也不能使它毁掉,能拿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别异想天开了!

  愚公:枉费大家都称你为“智叟”呢,你的思想固执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不如。即使我驾鹤西去了,不还有儿子在吗?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啊。但山不增加高度,担心什么铲不平呐?!

  (智叟抓了抓头)智叟:这……(然后缓缓地走下台)

  旁白: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做下去,就去向天帝报告此事。

  山神:启禀陛下,小神有要事上奏。

  天帝:快说(闽南话)

  山神:哇港雷供吼~那个愚公整天都在忙活着要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走。我还听说,他要让他的子子孙孙不断移山,直到把山移走才罢休呢。唉--自从他决定移山后,这N年来,每天吵吵闹闹,真受不了啊。

  天帝:哦?真的?这年头有如此毅力的老头实在少得可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凿石垦壤,风餐露宿,真是太不容易了。(感动地哭几声)他感动天感动地,移山精神要学习。唱——夸娥氏父子何在?朕命你们速去将太行、王屋山背走,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另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二子:臣遵旨。

  (二子背起二山)二山:错错错,是我的错(唱)我不该生在愚公家门前啊。

  旁白:从此,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再无高山垄断。

14.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四

  课本剧《半截蜡烛》

  题材:根据小学语文第十册《半截蜡烛》一文改编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人物: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德国/军官三人、德国秘密警察五人

  第一幕

  【幕启。伯诺德夫人家。一张桌子,四把椅子,桌上放着烛台。伯诺德夫人坐在桌前,儿女依偎在她身旁。伯诺德夫人出神地看着手中的纸条,沉思着,摇了摇头。】

  杰奎琳:妈妈,你拿的是什么呀?

  伯诺德夫人:(摸着她的头)这是你伯克大叔送来的情报,(眼看前方)过几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取走。我在想应该把它放在哪里,才能躲过德军的搜索。

  杰克:(大嚷)妈妈,我们来帮你想吧!

  杰奎琳:(摸摸头)我们把它藏在大衣柜里!

  杰克:(摆手)不行、不行?那里不安全。噢,妈妈!我们把它藏在柴房里吧!

  杰奎琳:不行,你忘了,上次他们就搜查过那里!

  杰克:(皱眉头)那,放在哪里呢?

  伯诺德夫人:(面带笑容)孩子们,不要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杰克,天黑了,你把蜡烛点燃吧!

  【杰克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看到蜡烛,眼前一亮。】

  伯诺德夫人:(高兴地)我们把情报藏在蜡烛里吧!

  杰奎琳:(疑惑地)但是,蜡烛放在这里行吗?

  伯诺德夫人:危险的地方往往是安全的。来我们一起动手吧。

  【母子三人一起动手将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并把烛台放在桌子上。】

  杰克:妈妈,我希望游击队的叔叔明天就来取情报。

  伯诺德夫人:(拍拍杰克的头)放心吧,孩子,明天会来的。

  【门外响起拍门声。杰克开门,闯进五个德国秘密警察,大声叫嚷着。】

  警察甲:夫人,我们怀疑你这里藏有情报,奉命搜查,你们三人不许动,请你们合作!

  警察甲:(恶狠狠地)夫人,我奉劝你们,如果你们谁要敢跟游击队勾/结,小心你们的性命!

  【德军下。杰克关门,向外啐了一口】

  杰克:狗强盗,早晚让游击队的叔叔把你们都打死!

  杰奎琳:(激动、高兴地)他们没有发现情报,我们成功了!

  【三人互相拥抱,坐在一起庆祝成功。幕落。】

  第二幕

  【幕启:第二天傍晚。伯诺德夫人在收拾家务,杰克在做功课,杰奎琳玩着洋娃娃。外面响起敲门声。杰奎琳去开门,进来三个德国/军官。杰奎琳跑回伯诺德夫人身后,恐惧地看着他们。】

  伯诺德夫人:长官,有什么事吗?

  中尉甲:我们走累了,到你们这儿坐会儿。去,给长官们倒点水来。

  【杰克、杰奎琳看看妈妈,伯诺德夫人点点头,杰克走过去倒水。三人坐下后,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了的纸吃力地阅读起来。】

  中尉乙:(拿起蜡烛点了,放在少校面前)长官,这样能看清楚了吧!

  少校:(点点头)嗯,好多了。

  【三人一起谈论战局】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蜡烛越来越短。】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放在桌上)(少校抬头看了她一眼)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轻轻地吹灭蜡烛。】

  中尉乙:(环顾房间四周)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慢慢走到桌前)先生们,天真冷!我去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拿起烛台朝门口走。】

  中尉甲:(快步上前,厉声喝道)站住,小兔崽子,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伸手夺过蜡烛,许在桌上)

  【杰克看也一眼中尉,下,搬来柴禾,坐下生火。】

  (话外音)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里电子对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抱着洋娃娃走到少校前,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她,一把拉到身边)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把蜡烛熄灭了。

  少校:(站起身)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三人站起向门外走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长吁一口气)多亏了杰奎琳!走,咱们去看看她!

  杰克:(边走边说)妈妈,明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吗?

  伯诺德夫人:放心吧,会来的。

  【两人走向楼梯。】

  (话外音)第二天,游击队员取走了情报,根据情报歼灭了第厄普市的德军,解放了这座城市。杰克的父亲也回到了他们身边,一家人又一起为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战斗着。

  【幕落】

15.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五

  掩耳盗铃

  盗铃人:(看着精致的门铃,自言自语)哇!这铃儿制作得很精细嘛!可惜这个铃儿不是我的。咦!我可以想办法让这铃儿成为我的呀。可是……可是这铃儿会响,惊扰别人……唉呀!我怎么这么笨呀!用棉花塞住耳朵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对,就这么办!(动手盗铃,铃响)

  丫环:管家,门外有人在偷铃!

  管家:(轻声地)快去通知老爷!

  管家:(急上)不许动,干什么?

  〔盗铃人抱着铃铛逃跑,被管家等人拦了下来。〕

  盗铃人:(吓得连忙跪下)求求您,大爷!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老爷、丫环等人上。〕

  管家:怎么行呢,不能轻饶一个小偷!老爷,我们该怎么处置他呢?

  老爷:(摆摆手)把他交给官差,让知府大人处置吧。

  管家:是!

  〔县衙门公堂〕

  知府:堂下何人?

  盗铃人:小人李阿猫。

  管家:小人是金府的管家,姓金。

  知府:金管家,你为何告李阿猫呢?

  管家:(指着盗铃人)他要偷我们金府门口挂着的古铃儿。

  盗铃人:我没偷他们家的古铃儿,请大人明断。

  知府:(指着管家)你有何证据?

  管家:在场的群众都看到了。

  众人:(异口同声地)我们都看到了李阿猫偷金府的铃儿。

  盗铃人:(无辜地)我……我只是看一看,摸一摸罢了,并没有偷呀!

  管家:你逃跑的时候明明是抱着那个古铃儿跑的。

  知府:大胆刁民,还敢狡辩!来呀,拖下去重打三十大板。退堂!

  众衙役:威———武———

  〔画外音:愚蠢的李阿猫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世人耻笑。后来,人们用“掩耳盗铃”的故事来比喻自欺欺人。〕

16.5年级课本剧剧本范文 篇十六

  角色:

  武松、店家、客人甲、客人乙、老虎

  正文

  武松:骄阳似火,肚中饥渴。

  店家:好酒好肉,客官店里坐。

  武松:三碗不过冈。店家,快拿酒来吃。

  店家:来了,您那。(店家放了三只碗,一双筷子)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这酒真有力气。好酒。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客官,只有熟牛肉。

  武松:切它二三斤上来。

  店家:客官,您一个人,二斤足以。

  武松又喝了一大碗酒

  武松:好酒,真真的好酒。

  客人甲:店家,收碗,再来一斤熟牛肉。

  客人乙:店家,再来一斤熟牛肉,记得收碗。

  武松:这么好的酒,不多喝些,真是可惜了。

  武松又喝了第三碗。

  武松:真乃好酒也。店家,继续筛酒。

  店家: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肉是好肉,酒更是好酒。肉再切些来,酒再筛来。

  客人甲:又来一个不懂规矩的。

  客人乙:三碗已足,吃肉就是了。

  店家:客官,要肉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买酒给我吃。

  店家: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武松:何止是比得上二字。店家甚是啰嗦,只管筛酒,银子不会少于你。

  店家: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在问了。

  客人甲:又一个懂了规矩的人。

  客人乙:三碗不过冈。

  武松:哈哈哈哈,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觉得好吃,一会就醉倒了。

  武松:银子拿去。酒再筛来。

  店家:客官?

  武松:按我吩咐就是了。不然,可看到了我砂锅大的拳头。

  店家:哎,我再筛酒就是了。

  音乐(武松前前后后吃了十八碗)

  武松:好酒,好酒。今天痛快了。走了,店家。

  店家:客官哪里去?

  武松: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店家: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什么榜文。

  店家: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冈下路口有榜文,来往客人结伙成队午间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是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起好过冈。

  武松: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我是好意教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就真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眸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店家: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

  武松: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走了。

五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