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一
怎样用五个数字1、2、3、4、5和适当的数学符号,分别得到10、20、40和80?下面对每种得数写出了一种解法:
(1+2+3-4)×5=10,
(1+2-3+4)×5=20,
(12÷3+4)×5=40,
12÷3×4×5=80。
其中,在得数为80的等式中,只用了乘法和除法两种运算。
2.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二
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4米/秒,乙的速度是6米/秒。如果他们相遇后,甲再走200米,那么甲和乙分别走了多少米? 解析:假设甲和乙相遇的时间为t秒,则甲走了4t米,乙走了6t米。由题可知,甲再走200米后与乙相遇,因此4t+200=6t,解得t=100。所以甲走了4×100+200=600米,乙走了6×100=600米。
3.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三
用库存化肥给麦田施肥,如果每公亩施6千克,就缺200千克;如果每公亩施5千克,则剩下300千克,那么有_____公亩麦田,库存化肥_____千克。解:(300+200)÷(6-5)=500(公亩);
500×5+300=2800(千克)。
4.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四
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分析: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面一层每边放14个,就可以求第二层及第三层每边个数。知道各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各层总数。
解:最外边一层棋子个数:(14-1)×4=52(个)
第二层棋子个数:(14-2-1)×4=44(个)
第三层棋子个数:(14-2×2-1)×4=36(个)。
摆这个方阵共用棋子:
52+44+36=132(个)
还可以这样想:
中空方阵总个数=(每边个数一层数)×层数×4进行计算。
解:(14-3)×3×4=132(个)
答:摆这个方阵共需132个围棋子。
5.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五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解析】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比=6:9=2:3
时间比=3:2
3+2=5小时,正好
S=6×3=18千米
来回为18×2=36千米
6.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六
运动场上有一条长45米的跑道,两端已插了二面彩旗,体育老师要求在这条跑道上每5米隔再插一面彩旗,还需要彩旗()面。 【解析】间隔问题,45÷5=9,所以包括两段有9+1=10个,那么还需要彩旗10-2=8面。
7.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七
盒子里混装着5个白色球和4个红色球,要想保证能拿出两个同颜色的球,至少要拿出多少个球?思路导航:如果每次拿2个球会有三种情况:(1)一个白球,一个红球;(2)两个白球;(3)两个红球。不能保证能拿出两个同颜色的球。
如果每次拿3个球会有四种情况:(1)一个白球,两个红球;(2)一个红球,两个白球;(3)三个白球;(4)三个红球。这样每次都能保证拿出两个同颜色的球,所以至少要拿出3个球。
8.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八
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9.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九
一只集装箱,它的内尺寸是18×18×18。现在有批货箱,它的外尺寸是1×4×9。问这只集装箱能装多少只货箱?解:因为集装箱内尺寸18不是货箱尺寸4的倍数,所以,只能先在18×16×18的空间放货箱,可放18×16×18÷(1×4×9)=144(只)。这时还有18×2×18的空间,但只能在18×2×16的空间放货箱,可放18×2×16÷(1×4×9)=16(只)。最后剩下18×2×2的空间无法再放货箱,所以最多能装144+16=160(只)。
18×16×18÷(1×4×9)+18×2×16÷(1×4×9)
=144+16
=160(只)
10.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
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人 【解析】站队问题,要注意不要忽略本身。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说明她前面有5-1=4个人,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说明她后面有3-1=2人,所以这一行的人数为4+2+1=7人,所以这个班的人数为7×6=42人。
11.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一
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答案: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二
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答案: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3.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三
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答案: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4.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四
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乙说:“不是我做的。”丙说:“也不是我做的。”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15.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五
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分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让甲、乙搭配,丙、丁搭配应该比较节省时间。而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每次又只能过两个人,所以每次过桥后,还得有一个人返回送手电筒。为了节省时间,肯定是尽可能让速度快的人承担往返送手电筒的任务。那么就应该让甲和乙先过桥,用时2分钟,再由甲返回送手电筒,需要1分钟,然后丙、丁搭配过桥,用时10分钟。接下来乙返回,送手电筒,用时2分钟,再和甲一起过桥,又用时2分钟。所以花费的总时间为:2+1+10+2+2=17分钟。
解:2+1+10+2+2=17分钟
16.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六
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答案与解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列式:(14+4)÷(7-5)=18÷2=9(人)
5×9+14=45+14=59(棵)或:7×9-4=63-4=59(棵)
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17.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七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8.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八
马小哈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应是几?答案与解析:
解析:马小虎错把减数个位上1看成7,使差减少7-1=6,而把十位上的7看成1,使差增加70-10=60。因此这道题归结为某数减6,加60得111,求某数是几的问题。
解:111-(70-10)+(7-1)=57答:正确的答案是57。
19.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十九
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 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
20.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篇二十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分析与解析: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
解:(9+6)÷(5-4)=15(人),4×15+9=69(粒)。
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