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教育>导航 > 热点专题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

2019-11-18 15:2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篇一】

  案例实录:

  在一节观察橘子的活动中。小朋友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品尝桔子,这个活动是我在开课前的一个准备活动,于是我预设了这个活动。我先将小朋友带来的橘子分成六份,分别放在桌子上面。先交流橘子的特点。有的小朋友发现这里的橘子是不一样的。我就问他们:“你发现了地方哪些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说:“我看见了绿颜色的桔子。”有的说:“有的橘子是黄颜色的。”还有小朋友说:有的桔子大、有的小。”我顺势引导幼儿认识桔黄色。薛文好观察能力很强,就说:“我看见了有点黄有点绿的橘子。”因此,这次活动有生成了一个探索内容,为什么橘子有点黄又有点绿。桔子宝宝小的时候是绿色的,后来慢慢长大就会变成黄黄的,说明可以吃了,吃的时候会甜甜的。后来我们一起品尝了桔子。

  分析:这个活动孩子们觉得很有趣,有的小朋友看见桔子发出了“哇”的惊奇声。就连平时一直多动的孩子,这个时候也变得特别安静,都在看我手里的桔子,桔子是我们长兴的特产,所以有很多孩子是有经验的,都能把桔子的形状、颜色和吃的时候酸酸的甜甜的讲出来,特别是请讲好的宝宝来尝一尝,这时的孩子个个举起了小手,这个活动就是因为孩子们感兴趣和有经验,所以很成功。

  【篇二】

  时间飞逝,一转眼冬天就来到了。孩子们穿上了一件件厚厚的冬装,世界万物也随之改变:风变得冷了,太阳也没有夏天的暖和了,大家都戴上了帽子、围巾和手套,一些小动物躲起来找不到身影了,圣诞节来临了……冬爷爷让孩子们明显的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冬天的乐趣与不方便。

  结合冬季的主要节日“新年”我们将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体验各种新年的不同之处(圣诞节、元旦、传统新年),并感受过新年的快乐气氛,同时在贺岁炮竹中知道自己大一岁了该更懂事。

  在圣诞节的当天,我班安排了一节班级特色活动--美术《圣诞树》,孩子们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为班级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王瑞屹和江芳婷两人在剪新年树。先把大轮廓剪下来,然后再沿着线一点一点往下剪;江芳婷则是直接沿着轮廓线往下剪。大概4、5分钟以后,王瑞屹叫了起来:“老师,江芳婷的新年树剪坏了。”我闻声走过去,只见江芳婷的新年树差点被拦腰截断,江芳婷紧张的看着我,一边的王瑞屹则得意的甩动着自己手中基本成形的新年树说:“我的剪好了,我棒不棒?”“你很棒,可是江芳婷剪坏可也没关系,这张就不要了,重新再剪一张。”听了我的话,江芳婷马上就将手中的新年树丢了,重新认真的剪起来。

  小班孩子经过4个月的学习,大部分已经能够较熟练的运用剪刀了,或者说已经能够运用剪刀进行裁剪了。活动中这两个孩子剪刀已经运用得比较好,但是难免还是有失误,或者失败。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一般是让孩子将坏的丢掉,重新尝试以获得成功。但是我发现其实不用每次都丢掉,而是找找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变废为宝”,将它重新修整一番,变成一颗小的新年树,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如果每次都丢掉的话,一来造成了浪费,二来可能会让部分孩子产生不在乎的思想,觉得剪坏就剪坏,反正老师会让我重新剪,不利于培养孩子认真做事情的好习惯。当孩子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剪刀后,教师可考虑得更多些,在活动中渗透情感的教育。比如问问孩子:这些礼物可以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他?使游戏中的各类经验都得到整合。

  后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于墙壁上,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都兴奋不已,并企盼着新年的来临。我们还请来了新年老人来到版集中和孩子们打招呼、做游戏、分发礼物。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篇三】

  案例背景:

  《鼠小弟的小背心》以鼠小弟的小背心为线索,鸭子、猴子…….一个比一个大的动物轮番试穿小背心,所有想穿背心的动物重复着同样的语言:“你的背心真漂亮,让我穿一穿好吗?”屠老师认为这个句式适合小班孩子学说,所以她把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体验鼠小弟的心情变化作为难点。活动中屠老师采用游戏介入、提出适合幼儿又有利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问题、鼓励性的评价、角色的互动等方法,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努力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做幼儿阅读的引路人。

  案例描述:

  一、激趣引入,亲近文本

  1、教师出示封面。

  师:找找鼠小弟在哪儿呢?……

  二、精心导读,用心感悟。

  1、小鸭来了。

  鼠小弟碰到了谁?它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拉鼠小弟的小背心?小鸭子会对鼠小弟怎么说呢?你觉得鼠小弟会借给它吗?它穿着这件衣服怎么样?小鸭子是怎么说的?教师说一句,幼儿学说。2、小猴子来了。

  小鸭又会遇到谁呢?小猴想干什么?它对小鸭怎么说?小猴子穿上小背心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幼分角色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狮子来了。

  小猴遇到了谁?大狮子的表情怎么样?谁来做做凶凶的说是怎么说?……

  4大象来了。

  教师出示小动物鸭子、猴子、狮子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小动物一个比一个大。请幼儿说说比大狮子还要大的动物是谁?……

  案例分析:

  一、设计有效提问为师幼互动作铺垫。

  1、把话说到心窝里

  好的说话技巧能把话直接说到孩子的心窝里,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屠老师的提问恰当好处,使孩子们能踊跃回答,课堂氛围活跃。她能从自身的感受,幼儿原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出了即符合小班幼儿特点又能使故事胜利发展的问题。在活动开始时,屠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找找小老鼠在哪儿呢?而不是孩子们这是谁呢?前者的提问使孩子们有种成就感为自己找到了小老鼠而高兴,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后者的提问相对显得更平淡一些。2、多角度提问,层层递进

  在精心导读部分,用心感悟部分小鸭来了,小猴来了,狮子来了,大象来了,她的提问角度都是不同的。在小鸭来了部分重点让幼儿理解画面的意思,大胆猜测,学说故事中的句子“你的背心真漂亮,让我穿一穿好吗?”在小猴来了部分她让幼儿经验迁移进一步巩固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在狮子来了部分屠老师不仅让幼儿学说而且让幼儿观察狮子的表情,学习狮子凶凶的说该怎么说。这使幼儿的学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挑战自己,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也使师幼互动更加和谐。在大象来了部分,孩子对故事的情节有了简单的了解,所以教师就出示图片,让幼儿知道故事中的动物是由小到大,然后再来猜猜接下来会出现哪种动物?让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情节。观察以上环节的提问屠老师都考虑到了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设计提问,

  二、通过角色互动使幼儿学得更扎实。

  故事中穿背心的动物都重复着同样的语言:“你的背心真漂亮,让我穿一穿好吗?”这正好适合小班的孩子学说。因此屠老师就把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作为重点。小班的孩子也很喜欢表演,所以在小猴子来了部分,屠老师在幼儿学说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师幼角色表演。让幼儿来学学猴子,教师学鸭子。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在表演,其实是在学说对话,也使活动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创设宽松环境提升师幼互动效率。

  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须的基本前提,也是为教师在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的前提。首先从目标上屠老师就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作为活动的目标,所以下面的环节也是为这个目标而服务。在小动物穿上小背心时,屠老师就设计了非常开放性的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动物穿着它感觉怎么样?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屠老师的课堂上课堂氛围宽松,师幼始终保持着亲近的关系。当有的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屠老师蹲下身子,鼓励她:“没关系,大胆的说吧。”当小朋友回答错误时,屠老师及时反问:“是这样的吗?”也提醒了其他幼儿进一步思考。当孩子们回答的不到位时屠老师及时的追问,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亲子教育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