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案例与分析
活动环节一:利用课件让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引入课题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是谁呀?来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幼:小松鼠;嘿,你好,小松鼠;照镜子。
师:你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小松鼠在干什么吗?
幼:小松鼠在照镜子……
原来“晚上,小松鼠要去参加音乐会,它要到台上去演唱,他想:上台表演,一定要打扮的很美才行呀,我该怎么打扮才好呢?
师:你们快帮小松鼠想个办法吧!幼:给小松鼠穿漂亮的衣服;给小松鼠化装;让小松鼠做面膜;让小松鼠洗洗脸;穿漂亮的鞋子……
(通过跟小松鼠打招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并给幼儿设置问题情景“帮小松鼠如何想办法打扮自己”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引导幼儿想办法为小松鼠打扮,同时鼓励幼儿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办法。)
活动环节二: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问题启动-顺向设问--反向设问--假定设问等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乐意表达。
问题的启动:师:小松鼠会想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呢?它会怎么做呢?
(通过问题引起幼儿探究的心理,使幼儿产生悬念既是启发幼儿积极地仔细地听清老师的问题,也是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积极思维活动的开始。)
顺向问题:(出示课件2~4)师:小松鼠来到了什么地方,它看到了什么呢?
幼:小松鼠来到了大树林里,看到了小草。
幼: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大树。
幼: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小草。
师:小松鼠看到了绿绿的草,它是怎么想的?它这么想会这么做吗?
幼:小松鼠想用草做个草帽;小松鼠做个帽子戴在头上,一定会很漂亮的,小松鼠做个草圈戴在头上去参加音乐会……
师:小松鼠刚要去摘小草的时候,小草却说话了,它会对小松鼠说什么呢?
幼:小松鼠说“不要摘我,我要痛的”;“别摘我,别摘我”
师:小松鼠也没有去摘小草,它走开了,它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呢?它是怎么想的呢?
幼:它看到了一朵花。
师:一朵怎样的花呀?
幼:小松鼠看到了一朵红红的花;它想做个花环戴在脖子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幼:小松鼠看到了一朵红红的玫瑰花,它想用玫瑰花做条项链戴在脖子上一定会很漂亮的。
师:玫瑰花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
幼:别采我,别采我,我要痛的呀!……
(在这两个环节,通过幼儿的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完整地说说小松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小草和一朵怎样的花朵,从而让小松鼠想到一个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重点让孩子们感受小松鼠在听了它们的话的心里是怎样的,到底是摘还是不摘。活动中我能逐步引导幼儿融入故事情节中去,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并通过表演、学说对话来让幼儿感知小松鼠和玫瑰花的性格特点,感知它们的心情。尽可能地让幼儿多看,多说,尽管幼儿观察水平不一致,语言表达能力也层次不齐,可是以点来带面以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也可以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良好习惯,并在学说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整幼儿的语言。)
反向设问:师:如果你们听到小草,玫瑰花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幼:我不会去摘小草了,小草要痛的;我不会去采花了……。
(通过问题的反问,让幼儿逐步养成换位思考,这无疑是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也对下文起到很好的递进作用。)
又如在后面的问题:“萤火虫为什么要说小松鼠真好?”“小松鼠什么也没有打扮,会不会漂亮呢?”“为什么台下的观众看到了,都惊呆了”“小松鼠耳朵上的星星是哪来的?”“为什么萤火虫要变成‘绿星星’”
(这些设问主要让幼儿根据故事提供的信息来反思原有的认知经验,用新的认知结构来解决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能对整个活动起到很好的点睛作用。让幼儿在学说萤火虫的话中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小松鼠没有摘小草,也没有采玫瑰花。通过这样的问题主要唤起原有的认识经验,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习惯思维来判断事情的变化发展。这个问题的作用是使故事重点突出,便于幼儿清晰感知,并为后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而感到满足。)
活动环节三:完整看图讲述故事一遍。
师:现在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要来帮助小松鼠了吗?
幼:因为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后师幼讨论:(假定设问)你喜欢小松鼠吗?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
幼:我喜欢小松鼠,我不会去摘小草和玫瑰花的;我家也有花我就没有去采……
是呀,因为小松鼠爱护花草树木,所以萤火虫为了感谢它把自己变成了小星星来打扮小松鼠。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要象小松鼠那样做个有爱心的孩子,要爱惜花草树木。与幼儿一起唱着小松鼠的歌出活动室。
【篇二】
一、个案基本情况:星儿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今年刚转到我们中班。刚来园时没有看到她与其他的幼儿有什么区别,明显不一样的一点是入园第一天,其他幼儿哭闹只有她一个人不闹不说也不哭。星儿在活动时很少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只是一个人默默的坐着看别人玩;上课时集体回答问题有时很积极,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再也不说话,任凭你怎样引导也没有什么用,她只是用害怕地目光盯着你看。早上入园时从来不问“老师早”。游戏时星儿总是自己单独地玩,只要有人邀请她她就用害怕的目光看你,总也不参加你的游戏。
二、问题行为简述
经过家访和幼儿来园的观察,星儿自理能力较强,午睡起床叠棉被的速度很快。但和幼儿交往方面较差,特别是在人多时无论怎样引导,什么活动她也不参加。
三、个案分析
该幼儿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
星儿父母做生意从小由外婆领养,外婆教养子女的原则是,只要不磕碰着孩子,其他都不重要。星儿学说话时,外婆家事忙顾及不上,又很少让其与外界接触,只是拿玩具让其自己玩耍。而星儿父母因生意忙很少能照顾到孩子,以至让其养成了不爱说话、怕羞的心理。现在星儿来到陌生的环境,故产生恐惧心理。由于生活环境单一,星儿又缺少同龄的玩伴,使其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缺少一定的方法和经验,这更加加重了她的心理上的紧张。
由此可见,对该幼儿的矫治必须从心理治疗着手,先消除她的心理紧张,再进一步提高她的交往能力,使其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四、辅导过程
对幼儿:
1、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帮助他,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
2、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利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的手段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并带她与其他班的幼儿及教师多接触。
3、采用“结对子”的方法,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多与她接触,使她逐步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4、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对家长:
1、正常情况下坚持天天来园,不无故缺席。
2、主动与老师配合,互通家园信息,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力求家园教育一致性。
3、为了锻炼幼儿多说话,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或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创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主题可以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等等。
4、向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自信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辅导效果
平时在园里,老师小朋友主动去接近她,为她排除在园遇到的种种障碍,送她小粘贴,对她进行鼓励和表扬。看到贴在自己头上的小粘贴,他开心的笑了,愿意与小朋友接触,有时也能回答几个问题。也更加喜欢上幼儿园了。来园时能愉快的跟老师、小朋友打招呼。
在“结对子”中,小朋友都会跟她一起玩,还将自己的好玩具给她玩,让她体验到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针对她不会交换玩具的行为,两位老师又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表演给她看,这样她才明白了什么叫交换玩具,也更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由于她长得漂亮可爱,老师们都非常喜欢她,户外活动时幼儿园里有的老师她就认识了,而且有时也主动和其他老师打招呼。老师就及时表扬、鼓励她,让小朋友向她学习。从此以后,她就更加主动地跟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了。渐渐地,她变的比以前爱说话了。
【篇三】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