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中途态度坚决的换了学校,我正式开始专业课复习时间应该是八月底。八月初回家修整了半个月之后返校,那时候天气已经没有六七月的酷暑难耐,渐凉的天气会使人冷静下来,思考之后便选择了兰大。接着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兰大专业课初试教材是黄达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和陈雨露的国际金融(第四版)。
考虑到国际金融在大三学过,以及该教材上知识点清晰,我就选择了首先着手金融学。起初就是过课本,每天30-50页的速度进行着。看书、做笔记,能看懂的快速过,难懂的想办法理解。其中,构建框架是我专业课复习前期主要的任务,大到一篇的主题,小到一节的标题。这对于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后期记忆背诵特别重要。金融学700多页一遍看完差不多到了10月上旬。然后就开始国际金融的学习。大致上和金融学的方法一样,整理框架,做笔记。两本书过完一遍就到了十一月份。在第一遍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记住多少知识点,只是简单的像阅读一样按着自己的理解过了一遍。
在第一遍我仓促应付过去之后,第二轮则是一切以考题为中心,突出重点背诵,兰大专业课题型是十个名词解释和六道论述题。当时时间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可以说是相当紧迫。在仔细比对完真题之后,发现以往年份考过的题目以及知识点都没有重复出现,我就大胆的将11-17年考过的知识点、章节全部pass掉,重点背诵没有考过看着像大题的章节。然后,就把每年考过的名词解释以及大题在哪个章节具体在课本目录上标示出来,这样就清晰的看到哪几章是命题重灾区,哪几章是潜在命题区。后,就是将两本教材上的除了往年考过的所有专业名词摘抄出来,将每一章自己认为会出大题的做重点标记。一系列活动完成已经接近十一月下旬。剩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背诵。刚开始拿着厚厚的一本金融学看,觉着琐碎,就是废话太多。便用了圣才的金融学辅导书,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就拿着这本辅导教材开始边看边背一直到12月23号。国际金融亦如此,便不多阐释。我想,在短期的时间里要记住大量的东西,心态自信是第一,其次背诵技巧必不可少。背诵知识点我喜欢联系到实际,分析这个名词会牵涉到什么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或者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人格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