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长沙模拟)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以上情况说明( )
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
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
【试题解析】材料主要论及内阁人数的变化,由材料中内阁13人到14人再到20人,说明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综)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英国,这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得到了英方的高度重视和超高规格礼遇。根据英国政治体制特点,这里所说的“超高规格礼遇”主要是指( )
A.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接待,英国王室成员全程陪同
B.受到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接待,双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
C.受到了英国举国市民的热情欢迎
D.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分别参加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广受赞誉
【试题解析】英国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在以首相为代表的英国政府的接待基础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习近平的接待,英国王室成员全程陪同既是规格对等,又显示王室对两国外交大事的高度重视。英国政治传统也得以体现,故选A项。其它选项不符合“主要”的条件,故排除B、C、D项。
【答案】A
3.(2016·南通调研)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试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到1831年,工矿建筑业的收入猛增,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他们的推动下,1832年进行了第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且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王权开始受到削弱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故C项错误。
【答案】D
4.(2016·自贡诊断)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怪物”是指( )
A.邦联体制的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C.君主立宪制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时间18世纪80年代,“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与美国初建时地方权力大于中央权力的邦联制特征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A
5.(2016·河南郑州高三质检)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果。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议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
A.为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试题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维护、实现那些在过去已经取得的权利与自由。应选D。
【答案】D
6.(2016·北京丰台区摸底)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制内阁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解析】“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故①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地位提高,故②正确;从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看出,1721年以后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立法数量大增,故③正确;1832年才进行了议会改革,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6·韶关调研)“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影响
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变化”是指议会立法不再受制约,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7世纪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使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故D项正确。
【答案】D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高法院可以行使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
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C.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D.建立民主自由制度
【试题解析】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总统、国会和高法院拥有极大的权力,其权力是凌驾于州权之上的,这说明上述规定的意图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联邦政府各机构的权力,没有突出各机构相互制衡的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
【答案】B
9.美国大法官杰克逊说:“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一颗不变的星辰,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
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
C.重申三权分立原则
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说明作者强调的是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故B项正确。
【答案】B
10.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律制定的理性精神
B.当时各州自治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C.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依旧存在
D.此项规定是当时南北方妥协的产物
【试题解析】联邦制下各州权力均低于联邦政府权力,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该规定与允许进口黑人奴隶有关,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故A、C、D三项理解准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C.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试题解析】美国民主政治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权力的分立与相互监督约束,有效防止专权,保证民主的实现,出现了“选谁都差不多”的结论,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6·青岛测试)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试题解析】英美两国在《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颁布前已经是统一的国家,故A项错误;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故B项错误;两部法律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保障政局稳定,都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016·商丘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条文
17.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问,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34.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材料二 《权利法案》部分条文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社会法治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2分)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要求国王放弃部分权力,以及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已经具有了宪政的某些色彩,后来资产阶级赋予《大宪章》以新的意义,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答案】《大宪章》具有了宪政的某些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民众权利;它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彰显的是限定王权的思想。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在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由此开始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它强调的是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院议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12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10分)
【试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可以推断出代表的广泛性;第二小问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及宪法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等视角进行综合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的“制裁”“否决”等信息直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三中“妥协”“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以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等文字信息中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先依据材料三中“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等达成的妥协”等信息归纳美国的答案;所学知识可以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分析作答。
【答案】(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使宪法有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关系:分权制衡。表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国家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3)观点:善于妥协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说明:美国立法中实现了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南部与北部的妥协,使美国建立起现代民主;英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走上议会民主道路。
【试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前两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回答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确立共和政体的史实;第三小问结合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的社会状况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可见谈判和妥协政治机制的创立与实践,保证了美国宪法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第二小问从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参议院与众议院,国会、总统与联邦法院之间的关系入手。第(3)问从原因看,妥协是政治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从结果看,妥协能够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防止社会动荡。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1)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进程缓慢。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
(3)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宪法及其体现的德国政治特点。第(1)问,首先要明确德国近代以来三部宪法分别是1871年宪法、1919年“魏玛共和国宪法”、1948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其次从“行政权”的角度分析其演变趋势。第(2)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48年联邦德国宪法对总统的权力加以各种限制,并以总理和国防部长分其权力,说明联邦德国吸取了纳粹上台的教训,旨在防止*局面的出现。
【答案】(1)演变:高行政权由皇帝转到民选总统,内阁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总统行政权由联邦大会授予,权力缩小,任期缩短;内阁权力增大。趋势:行政权归属由国家元首向内阁转移,由集权到民主。
(2)鉴于纳粹上台执政的教训,防止*,避免民主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