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 2小时
考试形式: 客观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生应深入理解与掌握基本的保险风险模型:基本的损失分布、短期个体风险模型、 短期聚合风险模型、长期聚合风险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相关性质;掌握效用函数与期望效用原理,以及期望效用原理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掌握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
A. 损失分布基础(分数比例约为10%)
1.损失分布的一般拟和方法
2.损失分布的贝叶斯方法
B.保险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70%)
1.短期个体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20%): 单个保单的理赔分布,独立和分布的计算,矩母函数,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2.短期聚合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30%): 理赔次数和理赔额的分布,理赔总量模型,复合泊松分布及其性质,聚合理赔量的近似模型。
3.长期聚合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20%):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盈余过程与破产概率,总理赔过程,破产概率,损失过程,调节系数,再保险和分红保险中的风险模型及其性质。
C.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分数比例约为15%)
1.效用与期望效用原理、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
2.效用原理与保险定价、保险及效用原理的应用。
D.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分数比例约为5%)
均匀分布随机数与伪随机数,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随机模拟的应用。
参考书目:
《风险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主编 吴岚 王燕, 原书主编 谢志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06生命表基础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形式:客观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预备知识: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数值分析等
考试内容和要求:
A. 生存模型及其估计(分数比例约为40%)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生存模型的性质、特征以及由样本数据估计生存模型的各种统计方法,如传统的精算方法、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等,并掌握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生存模型的概念及生存模型数学
2. 生命表
3. 完整样本数据情况下表格生存模型的估计
4. 非完整样本数据情况下表格生存模型的估计
5. 参数生存模型的估计
6. 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
B. 人口统计(分数比例约为30%)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死亡或生育的各种测度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三个人口统计模型:静止人口模型、稳定人口模型和拟稳定人口模型的特征及相关计算;掌握利用插值模型、几何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人口数据估计的方法,掌握人口规划的方法及相关计算,掌握人口统计数据在生命表编制、社会保障中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死亡和生育测度
2. 人口模型
3. 人口规划及人口普查应用
C. 修匀法(分数比例约为30%)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表格数据修匀、参数修匀的各种方法。对于表格数据修匀,要求考生掌握移动加权平均修匀法、Whittaker修匀、Bayes修匀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二维Whittaker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对于参数修匀,要求考生掌握对于三种含参数的人口模型(Gompertz、 Makeham、 Weibull)估计的方法;掌握分段参数修匀、光滑连接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表格数据修匀
2. 参数修匀
参考书目:
《生命表基础》(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李晓琳,孙佳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07寿险精算实务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形式:客观判断题和主观问答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A.寿险基础(分数比例约为20%)
1.人寿保险的主要类型
考生应掌握寿险的主要类型,即普通型人寿保险和新型人寿保险。普通型人寿保险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新型人寿保险需要掌握的有: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2.保单现金价值与红利
保单现金价值;保单选择权;资产份额;保单红利
3.特殊年金与保险
特殊形式的年金;家庭收入保险;退休收入保单;变额保险产品;可变计划产品;个人寿险中的残疾给付。
B.定价(分数比例约为25%)
1.寿险定价概述
定价的基本概念;寿险定价的主要方法;定价的各种假设
2.资产份额定价法
资产份额定价的过程;资产份额法的基本公式;各种因素对现金流的影响;保费的调整保费
3.资产份额法的进一步分析
资产份额法的改良;利润变动;资产份额法的其他应用。
C.评估及偿付能力监管(分数比例约为30%)
1.准备金
不同视角下的准备金;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方法;评估基础的选择;准备金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
2.负债评估
利率敏感型寿险的评估;年金评估;变额保险的评估及评估的进一步应用
3.寿险公司内涵价值
内含价值的定义;内含价值计算方法;内含价值的具体应用以及评价;具体的计算方法
4.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监管概述;欧盟及北美偿付能力监管实践及其进展;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资产评估;偿付能力管理的措施;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实践和发展方向
D.养老金(分数比例约为15%)
1.养老金概述
养老金计划的基本概念;精算成本因素;给付分配的精算成本法;成本分配的精算成本法。
2.养老金数理及实例
递增成本的个体成本法;均衡成本的个体成本法;聚合成本法。
E. 中国寿险业精算规定及示例(分数比例约为10%)
有关保费计算的精算规定及示例;有关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和保单现金价值的精算规定及示例;关于法定责任准备金的精算规定及示例
参考书目:
《寿险精算实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 主编 李秀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包括附录和附表)
08非寿险精算数学与实务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形式:客观题(单项选择题52%,多项选择题18%)及综合解答题(30%)。
考试内容和要求:
要求掌握非寿险精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费率厘定方法、经验费率、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和再保险模型。内容分为如下几部分:
A. 费率厘定(分数比例约为25%)
1. 费率厘定中的费用、利润等因素
2. 纯保费法(又称损失成本法)和损失率法(又称赔付率法)
3. 均衡已赚保费(又称当前费率水平下的已赚保费)的计算
4. 最终损失(又称终极损失)的预测
5. 费率结构,费率的整体水平变动量(又称总体费率变化量),相对数,基础费率,当前费率,指示费率
B. 经验费率(分数比例约为25%)
1. 完全信度与部分信度,信度因子
2. 贝叶斯保费
3. 信度保费
4. Buhlmann模型与Buhlmann-Straub信度模型,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
5. NCD系统:系统构成,稳定分布,转移概率
C. 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35%)
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
2. 保费不足准备金及充分性检验
3. 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包括
链梯法、案均法、准备金进展法、BF方法
4. 理赔费用准备金评估
D. 再保险(分数比例约为15%)
1. 再保险的种类及实务
2. 自留额分析
3. 再保险定价
指定参考书目:
1.吴小平主编: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杨静平编著:《非寿险精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肖争艳,高洪忠编著:《非寿险精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各个考试部分指定的参考书目及章节:
(一)费率厘定:考试内容以《非寿险精算》(肖争艳,高洪忠)第四章为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参考《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第六章和第十章;
(二)经验费率:考试内容为《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
(三)准备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全书;
(四)再保险:《非寿险精算》(肖争艳,高洪忠)第七章。
推荐阅读书目:
王静龙,汤鸣,韩天雄主编:《非寿险精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