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导航 > 模拟试题 >广东

广东商学院2008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2009-02-04 11:37:00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

  A.运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现实的可能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现实

  D.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5.辩证的否定是指( )

  A.事物的发展环节

  B.事物的联系环节

  C.“扬弃”

  D.既克服,又保留

  E.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交换关系

  D.价值关系

  E.审美关系

  7.“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8.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是( )

  A.流传至今的神话

  B.珍贵的历史档案

  C.人类的生产劳动

  D.社会的基本规律

  9.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活动

  C.它制约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

  E.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0.区分国家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A.人口的多少

  B.领土的大小

  C.国体的形式

  D.政体的形式

  11.道德( )

  A.是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准则和伦理原则

  C.与社会经济基础联系比较松散

  D.具有历史继承性

  E.为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服务

  12.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看它能否( )

  A.代表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

  B.改变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C.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更好地为上层建筑服务

  13.交往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能改变上层建筑的形式

  C.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E.通过战争改变财富分配

  14.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

  A.物化为劳动工具

  B.转化为生产关系

  C.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D.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E.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

  15.社会进步表现为( )

  A.社会中一切事物的进步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社会财富的增加

  二、辨析题(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人工智能最终将转化为人类智能。

  2.在工作中应当立足必然性,利用偶然性。

  3.当前,人口因素已经成为我国能否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决定因素。

  4.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5.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简答题(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什么?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为什么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

  4.为什么地理环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5.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到哪些现存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四、论述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试结合近年来各媒体的“选秀现象”,论述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考研广东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