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证>导航 > 备考辅导 >江西

2013江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2014-06-03 17:24:00 来源:无忧考网
复习重点

  1 、概念:德育、德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 、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3 、德育过程的规律

  3 、中学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考查要点

  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通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作出规定。

  4、德育的具体内容:

  (1)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

  (2)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革命理想、革命传统、劳动纪律教育等

  (3)道德教育道德知识、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5、德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知、情、意、行是基本要素。

  一般顺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和培养品德行为

  特殊情况:可以有不同开端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9、德育的途径: 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10 、德育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1、当代西方具影响的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重知):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柯尔伯格(美国)

  (二)体谅模式(重情):代表人物: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

  (三)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代表人物:美国班杜拉

  12、道德认识: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等。

  13、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的态度。

  14、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15、道德行为:人在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教师资格证江西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