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接本>导航 > 模拟试题 >河北

2013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05-07 13:35:00 来源:无忧考网
这篇关于2013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是©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3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政治模拟冲刺试卷(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3.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社会存在 D.先进的物质手段
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析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B)
A.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统一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D)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内部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B)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农民播种小麦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7.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党的 (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
C.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 D.民主与人权成为时代的主题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B)
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D )
A.全面的发展 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 (C)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13.“牛奶事件”是中国当前有毒食品泛滥的突出表现,它在发展观念上属于(D )
A.以钱为本 B.以效益为本 C.以市场为本 D.以物为本
14(1).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D )
A.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权
(2).股份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 D )
A.监事会 B.职代会 C.董事会 D.股东代表大会
(3).股份合作制在我国最早出现在( A )
A.农村 B.城市 C.经济特区 D.边远地区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B )
A.价格体制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计划体制改革 D.金融体制改革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C)
A.突出各民族特色  B.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C.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避免民族矛盾产生
18.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是( B )
A.资本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D.半殖民地性质的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20.(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D)
A.建设和谐文化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社会公平 D.社会公平和正义
(2)社会和谐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C)
A.两位一体 B.三位一体 C.四位一体 D.五位一体
[解析]构建和谐社会反映的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以选C项。
(4)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科学发展观 B.公平正义 C核心价值体系 D.以人为本 [D]
(5)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有 (BCDE)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2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BD)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2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BCD)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5.(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内容有 (ABC)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政治上层建筑
25.(2)台湾问题是(CD)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填写T错误的填写F)
26.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F)
27.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F)
28.(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F)
(2)客体就是客观事物,是客观的(F)
29.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T)
30.我国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不是经济发展物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F)
3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和扬弃。(F)
32.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F)
33.哲学的党性是指它的阶级性。(F)
34.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T)
35.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T)
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正确地认识往往学要经过实践、人事、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7.试述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所谓效率,是指用多少活动实现多少目的的比例,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效率通常是与资源的有效使用、有效配置联系在一起的,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资源配置过程,目的在于获取的效益。同时,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及体现利益关系的原则、政策、制度、行为等公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是价值判断。(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效率,无法实现公平,效率又必须体现和统一于公平,在注重公平中追求效率,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取决于劳动者活动的能力,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常是由公平决定的。(3)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损害社会主义公平从而影响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严重问题,使经济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始提出,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方针,强调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①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一方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说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另一方面,也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不讲效率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本质落到实处。②在强调生产力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调公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共富、公平、共享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20分)。
38.材料一: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
材料二: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
材料三: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少管别人的事。
(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为什么?
(2)新世纪我们提出什么战略,基本内容如何?
答案要点:(1)首先,中国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争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发言权,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其次,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就不会拥护我们,社会主义的根基就会动摇。量后完成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也要看我们经济能不能真发展。
(2)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科教兴国是指坚持科技、教育为本,把教育、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持续发展,只不只是谋求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一致。其实质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

专接本河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