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1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合物。它是深海细菌、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深埋在距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对“非化石能源资源”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的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 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物能源
C. 埋藏在深海沉积物中,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D. 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参考答案:B
解析:A项只说了“非化石能源资源”的形成,未揭示出其本质特点——甲烷的气水混合物。C项将原文中“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曲解为了“数千年前形成”,错误。与D项相关的原文是最后一句,能源深埋在沉积物中,但“沉积物”不等于能源资源,错误。故选B。
2多年以来,医生和家属对待癌症患者大多采用这样的态度,即向患者隐瞒已得癌症的实情,这种做法医学上叫做“保护性医疗”,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是北京肿瘤医院新设立的康复科主任张宗卫大夫却主张实行“公开性治疗”。
我们可推知下文要论述的是( )。
A. 医生和家属如何采用“保护性医疗”
B. “保护性医疗”好处的具体表现
C. 张宗卫大夫之所以主张实行“公开性治疗”的原因
D. “保护性医疗”的弊端
参考答案:C
解析: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保护性医疗,然后话锋突转“但是北京肿瘤医院新设立的康复科主任张宗卫大夫却主张实行‘公开性治疗”’,可见前面只是在做铺垫,换句话说就是在造势,真正要进行论述的是“公开性治疗”。故选C。
320世纪70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通过研究发现了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的不一致性问题,即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快乐与幸福感不再随着收人增长而增长。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均出现了这种“伊斯特林悖论”现象,亦称为“财富悖论”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只顾物质利益,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对于快乐幸福社会发展路径的偏离。当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仍然以GDP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时,国民幸福指数也就难以提升,“财富悖论”现象就形成了。
下列对“伊斯特林悖论”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称“财富悖论”
B. 指的是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增长不一致的问题
C. 它只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
D. 是由于社会忽视了个人全面发展而导致的
参考答案:D
解析:A、B两项在原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描述。“伊斯特林悖论”指的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仍然以GDP为中心,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时国民幸福指数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的现象。因此,它必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不匹配时才出现,并不是忽视个人发展一个因素导致的。故选D。
417、18世纪,一些在中国生活过的传教士回到自己国家后,将一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人们极为喜欢那些来自中国的器物,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致形成被称为“汉风”的时尚。这种时尚甚至渗透到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B. 中国文化风尚对欧洲的影响
C. 传教士在中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D. 西方社会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原因
参考答案:B
解析:论述的重点鹰最后一句:这种时尚甚至渗透到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可见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文化风尚对欧洲的影响”。故选B。
5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推断,接下来应该写的内容是( )。
A. 和谐社会的目标
B. 和谐社会的功能
C. 和谐社会的结构
D. 和谐社会的意义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用一个反问句提出文段要讨论的问题“和谐社会”,紧接给出“和谐社会”的定义,然后文段又介绍“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那么,接下来应该紧接介绍和谐社会的结构了。故选C。
二、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6跟句下列材料,回答6-10题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风骚,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电视节目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如果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中,也是一种佐证。它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正确的是( )。
A. 人们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
B. 艺术不要脱离主题和应有的思想内涵
C. 说教应既有艺术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D. 人们向往真理,热爱探究生活的哲理
参考答案:B
解析:由材料的第1、2段对相声、小品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得出最后的结论:艺术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文章最后一段)。故选B。
7人们的审美层次的质的变化表现在( )。
A. 人们已不会被有趣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B. 同时追求艺术享受和有益的教诲
C. 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 倾向于追求知识哲理及生活中的真理
参考答案:B
解析:由材料第4段的第2、3行“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可知,追求艺术享受和有益的教诲是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是( )。
A. 某些电影作品情节简单,画面制作精良,票房收入屡创新高
B. 某些小品中无厘头的情节设置和夸张表演受人诟病
C. 一些在思想性上有些落伍的相声逐渐失去了观众的喜爱
D. 某影片体现了对小城镇居民的人文关怀,成本低,叫好又叫座
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中B项内容与文中“那些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是相吻合的。c项内容与文中“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相吻合。D项表现了“人文关怀”,即思想性的重要,与文意吻合。只有A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应的内容。故选A。
9第7段中,划线处“强心剂”一词指的是( )。
A. 知识
B. 故事
C. 趣味
D. 哲理
参考答案:D
解析:由材料第7段“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可得出“强心剂”意为“哲理”。故选D。
10作者认为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错觉,是因为( )。
A. 纯艺术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并不存在
B. 现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反感违背科学的说教
C. 追求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形式的终极目标
D. 人们并不反对传播科学、启迪人生智慧的说教参考答案:D
解析:材料第6段一开始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艺术应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错觉。接下来具体论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排斥真、善、美的教诲”,需要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故选D。
三、选词填空。请开始答题:
11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离开经济搞环境是,而脱离环境搞发展则是。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升山采珠 饮鸩止渴
B.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C. 刻舟求剑 杀鸡取卵
D. 南辕北辙 从长计议
参考答案:B
解析:“离开经济搞环境”其所包含的深意是方向或方法不正确。“升山采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从成语含义可排除C和D两项。“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脱离环境搞发展”中的“发展”并不是错误的办法,因此排除A。故选B。
12如果一个人同时戴两块手表,可能会觉得不 ,因为他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块手表;如果在一个企业里出现两种不同的标准,则必将让员工 。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愿意 各行其是
B. 舒服 怨声载道
C. 适应 无所适从
D. 放心 人心涣散
参考答案:C
解析: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可知,应选择“无所适从”,即不知从哪一个好。故选C。
13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发展时机。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所适从 贻误
B. 一筹莫展 痛失
C. 举棋不定 耽误
D. 优柔寡断 错过
参考答案:A
解析:用“习惯搭配”法解答这道题比较简单,按照习惯,“贻误”与“时机,,搭配。故选A。14巴黎凡尔赛宫苑是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世瞩目 层出不穷
B. 名震中外 目不暇接
C. 举世闻名 星罗棋布
D. 引人注目 鳞次栉比
参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A、B、C、D四项都可以选。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说明文,文段描写的是从静态的视角描写景物,所选词语也应当是静态的。“层出不穷”、“目不暇接,,都是动态的词,故不选。“鳞次栉比”指建筑物排列的密而整齐,而文中讲的是假山、喷泉的布局,故排除。“星罗棋布”形容像星星那样散布,符合文章内容。故选C。
15茶艺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艺术,但对于“茶艺”的诠释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即使开茶艺馆的人,也多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合理 人云亦云
B. 准确 语焉不详
C. 精确 各抒己见
D. 全面 一知半解参考答案:B
解析:第一个空排除“全面”一词。“人云亦云”形容没有主见;‘‘各抒己见,,形容有争议;“语焉不详”是指说的不详细。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