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规划部门出台《厦门市近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厦门市2008年—2010年建设目标与规模、空间布局、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发展与城市绿地、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划。据了解,该规划将由厦门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规划》展示了今后两年厦门的城市发展蓝图: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两个重要基地和四大中心。
据了解,2010年全市总人口规模为27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规模210万人;全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岛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优化本岛,拓展岛外,两翼并举,各有侧重。”《规划》对今后岛内、岛外发展的空间布局设定了方针。
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规划》将完善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并重点发展环东海域综合发展区、厦门(新)站地区、本岛东部地区(包括五缘湾片区、观音山片区和湖边水库片区)。
在居住用地方面,《规划》提出,今后将以发展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重点改造区位重要、严重影响城市面貌的“城中村”和废弃的老工业区。
近年来厦门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到2010年,厦门市将强力推进包括厦门(新)站片区、五缘湾片区、湖边水库片区、观音山片区、会展北片区、翔安新城、西柯滨海新城、集美北部新城、杏北新城、海沧新城等新城区的建设。
《规划》也设定了旧城改造的重点区域,其中主要包括厦港片区、曾厝垵片区、百家村片区、何厝片区、营平片区、中华片区、湖里旧村、寨上旧村、塘边旧村、后埔旧村、钟宅旧村、安兜旧村、枋湖旧村。
此外,在未来两三年,相关部门还将重点加强高林居住区、观音山公寓、万景公寓、古楼公寓、五缘公寓等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的建设。
据介绍,到2010年,厦门市的商业商务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方面都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其中,《规划》提出,在此期间,厦门市将大力发展中山路、火车站——富山市级商业中心、台湾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闽台)花卉批发物流中心、邮件处理中心、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粮食批发市场、大嶝对台商品交易市场等商业设施;加强市级文化中心、区级文化中心、街道文化设施、社区文化设施四类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华厦职业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二期)等。
加快建设城际连接通道、城市快速通道,构筑安全、快速、便捷和多样化的海陆空三位一体,与厦门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对外、对内综合交通体系,以提高厦门“枢纽型”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率。这就是2008—2010年,厦门市对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目标。“立体化交通”,是记者在此次《规划》中找到的一个关键词。
在此期间,厦门市将完善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和嵩屿港区,建设海沧保税港区、启动刘五店港区建设,完成厦门港航道扩建工程,开辟厦门港东部深水航道,加快漳州招银、后石、石码港区以及海沧港区浅水深用码头的建设。
在此期间,厦门市将由铁路运输终端站转变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站,将推进龙厦铁路(厦门段)和厦深铁路(厦门段)的建设,完成福厦铁路(厦门段)配套客、货运站的建设,并完成厦门(新)站建设和火车站综合枢纽的改建。
在此期间,厦门机场扩建三期项目将完成,并新建国际航站楼。根据《规划》,2010年前,该市将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并争取成为两岸“三通”的定点直航首选机场。
此外,据了解,不久之后,厦门市将陆续推进厦成高速(海新路—孚莲路段)、厦安高速(厦门—安溪)以及厦漳跨海大桥(海沧)的建设。
在公交体系方面,厦门市将打造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长线、干线为骨架,常规公交直线为基础,公交枢纽及换乘站点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除了陆地公交以外,《规划》还提出了水上公交的设想。
阳光、海滩、绿地。2010年,厦门市可供市民旅游、休憩的场所将得到大大延伸。《规划》透露,近期厦门市将重点开发滨海旅游、文化旅游、购物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旅游、涉台旅游六类旅游项目,并重点提升鼓浪屿、万石山、白鹭洲和环岛路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