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考|试/大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考|试/大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考|试/大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考|试/大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