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证>导航 > 模拟试题 >上海

上海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一)

2012-05-03 10:13:00 来源:学易网校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2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
  B.反射
  C.感应性
  D.感受性
  27.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
  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2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以下哪一项( )
  A.知识的感知
  B.知识的理解
  C.知识的巩固
  D.知识的运用
  2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30.下列哪项不是测验量表应具备的条件(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主试
  3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真实坦诚
  B.互相接纳
  C.自然、适度
  D.第一印象
  32.感觉是对( )
  A.直接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种反映
  B.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
  D.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映
  33.人的技能也被称之为( )
  A.天才
  B.能力
  C.才能
  D.熟练
  34.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想像是人脑对已有______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______的过程。
  36.感受性是指人对______的感觉能力。它是动物心理反映的______形式。
  37.集中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______,而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______。
  39,智商是指一个人______与______之间的比值。
  40.行为疗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4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2.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有______、原型操作和______。
  43.动机按其持续的时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七、简答题
  44.影响创造想像的因素有哪些?
  45.简述遗忘规律的内容。
  46.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
  47.注意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八、论述题
  48.举例分析制约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
答案:
  25.C  26.B 27.A  28.B 29.B 30.D  31.C 32.D 33.D 34.D
  六、填空题
  35.表象 新形象
  36.适宜刺激 初级
  37.求同 求异
  38.生理基础 心理表现
  39.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40.系统脱敏 厌恶疗法
  41.指向性 集中性
  42.原型定向 原型内化
  43.长远动机 暂时动机
  七、简答题
  44.(1)创造性动机。它是创造想像得以开展的动力。
  (2)原型激发与联想。创造想像往往要靠联想来启发人们的思维,进行创造想像。
  (3)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像是一种严密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支配和调节。
  (4)灵感和艰苦劳动。灵感产生时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结果。
  45.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识记之后遗忘即产生,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逐渐减缓,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即“先快后慢”。
  46.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地联系着。
  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它制约知识、技能形成的速度、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其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二者基本呈同向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区别表现在:
  (1)所属范畴不同;
  (2)概念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迁移的水平不同;
  (5)二者发展不同步。
  47.(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八、论述题
  48.在制约能力形成与发展条件的问题上,历有过长期的争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就是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我们认为制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与早期营养条件在能力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遗传通过素质影响能力的发展,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例如,天生的盲人难以发展他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先天脑发育不全的人,不可能发展正常水平的智力。可见,离开了素质条件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但是,素质不是能力,它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早期营养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如胎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脑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数量,造成智力缺陷。因此,加强孕期及婴幼儿营养供给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因素。
  (2)环境条件对能力的发展起决定影响。一般而言,个体之间能力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早期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儿童在家庭环境中获得的早期经验对其智力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有人对我国特殊民俗育儿方式(如沙袋育儿)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在丰富的、有多种正常刺激的环境中生长的儿童,智力水平明显优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儿童。
  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发展着能力。研究证明,教学方法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运用一套个别训练法使那些已被断定为缺乏音乐素质的学生形成音乐听觉能力。可见,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把似乎缺乏能力的儿童塑造成才。
  (3)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教育作为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只有通过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有关“狼孩儿”和“野生儿”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点。
  此外,能力的发展与一个人的勤奋努力等主观心理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资格证上海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