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一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2.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二
重大赛事中,我们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术语?围棋。收官,又称作官子,是围棋比赛中三个阶段(布局、中盘、官子)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指双方经过中盘的战斗,地盘及输赢已经大致确定之后,确立竞逐边界的阶段。
3.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三
为什么说话有分量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相传在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当时的华夏大地分成了九个州,在这个九州之上,铸了九个铜鼎。一句话能抵得上九鼎重,足见说话信誉极高,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4.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四
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 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里面,“北”这个字的象形字特别像两个人背靠背,而打仗失败了肯定会要背向敌人逃跑,给人一种比较狼狈的形象,所以“北”有了失败的意思,打了败仗也叫“败北”。
5.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五
什么是“风雅精神”? “风雅”一词源自《诗经》。《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代的正声雅乐。“风雅精神”指的是《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6.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六
什么是“魏晋风度”? 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7.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七
什么是“建安风骨”?是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格,具有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所谓“风骨”,风侧重于情,是作家主体情志意气的外在体现,是一种行之于文的情感力量;骨则侧重于理,是作品坚实的思想内容、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精炼畅达的表现形式。
8.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八
“竹林七贤”都有谁? 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
9.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九
“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指谁?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
被誉为“孤篇横绝”的是哪首诗? 唐代的张若虚以一首诗境玲珑透彻的《春江花月夜》,一举确立了他在唐代诗坛的坐标。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称它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11.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一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因为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对儒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后人尊奉他为“亚圣”,也就是儒家学派的二号人物。
12.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二
为什么说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尊为“元圣”,是孔子最为崇拜的古代圣人之一。
13.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三
为什么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礼乐治国,但终究未能成功。后来他回到鲁国,开始著书讲学,为民间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他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对中国思想和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14.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四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哪些? 《易经》、《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5.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五
四书五经是哪些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6.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六
“河图”、“洛书”是什么?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有一龙马从黄河跃出,身上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的数字,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图”。
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排列着一串数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洛书”。
17.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七
道家就是道教吗?道家和道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说道家就是道教。
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黄帝、老子、庄子、列子等为代表人物。道教则是两汉时期张道陵创建的一种宗教,
18.幼儿早教国学小知识 篇十八
“三纲八目”是什么?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中所提出的三纲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