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婴幼儿>导航 > 最新信息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精选17篇)

2025-04-28 14:5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在古代,对联可不仅仅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消遣,它更像是生活里的调味剂,让平淡日子妙趣横生。©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7篇古代趣味对联故事,不管你是对联文化的忠实拥趸,还是只想找点乐子放松心情,这些故事都能带你穿越回古代,感受那对仗间的机巧与古人生活的别样精彩,快来一探究竟吧!

1.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一

  清代文学家梁章钜,进士出身,曾任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为贺其70寿辰,友人王淑兰赠送了这样一副寿联: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评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语》,富如《诗集》,略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这副寿联,写出了梁章钜一生的主要经经历和主要著作,真可谓“一副寿联写一生”。

2.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二

  在康熙八十大寿的时候,有一个善于奉承拍马的大臣,进献了一副祝寿对联:

  天数五,地数五,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庆;

  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八方万国,咸呼万寿无疆。

  很显然,这副对联所用的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之词。但上联巧妙嵌入五个“五”,下联连用五个“八”,照应乾隆在位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八月生日、八旬大寿(“旬”指十年,“八旬”即80岁)的对联技巧运用,使该联平添了一番数字趣味、文化内涵。

3.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三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4.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四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描绘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5.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五

  传闻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答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6.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六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7.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七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8.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八

  南宋诗人尤袤和杨万里关系友善。淳熙年间,杨任秘书监,尤为太常卿,常常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二人性情诙谐,喜欢互开玩笑。有一次碰面时,尤对杨说:我以一经句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杨氏为我

  杨万里应声道:

  尤物移人

  杨氏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经典中的成句,二位诗人巧妙地把它们引为联句,而尤、杨又分别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联句,确需才学垫底。

9.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九

  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10.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1.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一

  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12.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二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13.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三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14.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四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15.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五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16.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六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17.古代趣味对联故事简短 篇十七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婴幼儿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