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届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2024届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国(境)外学习、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就业报到和落户手续相关规定的留学回国人员。
2.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或者具有两年内取得的官方外语考试成绩证明,英语成绩新托福不低于70分、雅思不低于6.0分、领思不低于160分、托业不低于785分,小语种需提供相应证明。
3.热爱石油行业,能够适应艰苦环境。
4.品学兼优,如期获得学历学位证书。
5.身心健康,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薪酬福利:
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薪酬福利制度。
招聘程序:
(一)投递简历
在中国石油高校毕业生招聘平台登录注册(http://zhaopin.cnpc.com.cn),选择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应岗位,完成简历投递。简历投递截至时间为5月15日。
(二)资格审核
根据招聘条件对应聘人员简历进行审核,符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均可参加通用能力考试。达到如下条件之一,并符合岗位招聘条件的,免予参加通用能力考试。
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的研究生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排名前10名高校的研究生。
2.国内高校所在学科达到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为A+的毕业生。
3.获得全国油气地质大赛、工程设计大赛、化工设计竞赛、勘探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大赛一等奖及以上的毕业生。
4.获得过王涛英才奖学金的毕业生,两次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
5.两次评选为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毕业生。
6.博士研究生。
(三)通用能力考试
符合报名条件的毕业生将参加中国石油统一组织的通用能力考试,根据通用能力考试成绩对各岗位进行排序,确定入围名单。
(四)综合能力测评
获得入围资格人员全部参加工程院组织的外语能力测试、人才测评。
(五)面试考核
根据综合能力测评成绩,确定各岗位进入面试范围人选,参加面试考核。
(六)确定人选
根据面试考核结果,履行审批程序,确定拟录用人选和递补人员。
(七)签约公示
按照招聘工作安排,工程院与拟录用人选签订就业协议和信息真实性书,并将拟录用人选与递补人选在中国石油高校毕业生招聘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八)报到入职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要求完成毕业生报到、入职工作。
招聘标准:
1.思想素质好、组织纪律强,认同石油文化,热爱石油事业。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校期间无不良行为记录。
3.学历、专业符合招聘岗位需求。
4.责任意识强、沟通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联系方式及其它:
(一)个人信息栏
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真实证件照片,准确如实填写全部个人信息。
(二)教育背景及其他描述
准确填写大学本科以来的全部教育经历,并在教育背景描述栏内填写本专业人数、个人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学分绩点(硕士研究生填写所学课程平均成绩)。
(三)获奖情况描述
填写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并注明荣誉内容及颁发荣誉奖项证书的单位名称。
(四)保持通讯畅通
应聘人员应确保报名时填报的联系方式准确畅通,便于联络。
(五)不诚信解决条款
对有下列行为的应聘人员,一经查实,取消录用资格。已经办理入职的,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1.提供虚假信息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录用资格。
2.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
3.不守诚信,隐瞒相关事实。
(六)联系方式
1.咨询电话
010-80162381(北京);19972150967(武汉)
2.咨询时间
8:00-12:00,13:00-17:00(法定工作日)
招聘岗位:
智能钻完井工程研发(25020027)
招聘人数:4人低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工作地点:北京市是否需专业测评:是生源地要求:无专业要求:
油气井工程,应用物理学,矿物加工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油气田开发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材料物理,软件工程
新能源与非常规油气工程研发(25020028)
招聘人数:4人低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工作地点:北京市是否需专业测评:是生源地要求:无专业要求:
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油气井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化学工程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钻井装备研发(25020029)
招聘人数:2人低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工作地点:武汉市是否需专业测评:是生源地要求:无专业要求:
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计与制造
企业介绍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工程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科研机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油气钻井、完井、测录试、储层改造、井下作业、新能源、未来产业和数智化等的发展规划、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生产与产业化应用、国内外重点工程技术支持与服务等业务。
中石油工程院设有7个机关处室、11个研究机构、1个海外研究中心、2个直属法人单位、5个靠前支持项目部。用工总量82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等领军和拔尖人才7人、正高级工程师49人。苏义脑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我国井下控制工程学开创者,推动油气钻井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孙金声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我国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中石油工程院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生。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建北京工程师学院,现有博导7人、硕导52人。
中石油工程院牵头建设2个研发平台,参与建设6个研发平台,牵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3个创新平台,具备21大类实(试)验、测试与评价能力,拥有仪器设备600余台/套,具有较强的研发实验能力。
多年来,中石油工程院承担国家项目及课题20余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项目60余项;获国家奖10项,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奖80项(特等与一等奖20项);其它省部级奖145项;授权专利1205件;制修订国家标准36项。2024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项,其中,一等奖6项;抗高温井筒工作液、抗高温水泥浆体系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科技进展;申请发明专利398件,制修订国家标准12项。
中石油工程院肩负着“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牢牢把握“一部、二中心、三平台”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技术引领、人才优先、价值导向”四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技术研究院,勇当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咨询电话:010-80162381
投诉电话:010-80162334
投诉邮箱:zshyjjzjb@petro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