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地震 篇一
地震的深浅:
地震的深浅——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三类:0~70公里称浅源地震,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70~300公里称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称深源地震。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2.2024年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地震 篇二
地震的远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观察,震中距是不一样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为三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显然,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3.2024年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地震 篇三
地震波及其类型: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
4.2024年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地震 篇四
地震的震级:
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相关。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3倍。一般来说,静态推算下,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30个7级地震,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就相当于900个6级地震。
5.2024年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地震 篇五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1、地震大小;
2、震源深度;
3、震中距离;
4、土壤和地质条件;
5、建筑物的性能;
6、震源机制;
7、地貌和地下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