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一
热点背景:
每年农历新年过后又迎来招工密集期。近日,一则“年轻人宁送外卖不去工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称,今年制造业普工的“招工荒”现象更加明显。与之相比,外卖骑手人数成倍式疯狂增长,骑手年龄在26到30岁之间。一边是传统工厂与流水线招聘难;另一边却是年轻人扎堆进入外卖骑手行业,现象的背后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选调生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职业选择本属于个人喜好,没有对错、更不分好坏,但对于企业而言,唯有吸引人才才能永葆发展机遇,面对80后、90年占主力的求职市场,传统制造业企业要能够针对年轻人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变化,在用人方面自我革新,从而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
[综合分析]
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80后、90后的年轻人追求自由、个性,他们不满足于老一辈枯燥的工作,不单纯追求工资待遇,更注重工作体验。外卖骑手没有将人局限在枯燥的流水线上,工作强度可自我调控。加上每天奔波在城市每一个角落,能遇到各种人和事,更给年轻人以新鲜感。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固定的厂房自由度虽然难以比拟。
直观认为,在制造业企业工作能学习技术增强本领,有助于年轻人的长期发展。然而事实上,工人们更像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如果缺乏轮岗锻炼或者定期的技能培训,这种机械的重复几乎难以提升工人们本领。终从事制造业和外卖骑手工作对个人发展几乎没有区别,更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毫无疑问会选择当外卖骑手。
一直以来,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多注重设备、制度、产品等的改进,却忽视了人的因素。注重产品竞争力,却不注重求职市场竞争力。须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依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竞争力的薪酬,尊重个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人才发展通道,才能广纳贤士,共谋发展。
[对策措施]
真心实意地提高求职者的待遇。制造业企业想要吸引人才,首要提高求职者的实质待遇,只有待遇具备竞争力,岗位才更有竞争力。
依托企业文化增强吸引力凝聚力。营造企业文化满足年轻员工的体验需求,如定期组织员工出游、举办内部联欢活动、节假日生日关怀等等,让年轻员工有机会展现自我,体现个性。
让员工在工作中自我提升增值。企业要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不同岗位的锻炼,他们便能拥有向上的机会,转变企业的用人观念,让工人们把工厂视为学习的地方而不仅是谋生的地方。
2.2023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二
热点背景:
近年来,先后考察过百余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欣慰地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得到较好解决,采购、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严格的制度,有力保障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与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
选调生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农村孩子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午餐,心灵的成长需要“精神正餐”,要对精神和身体同样重视,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
[综合分析]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品质较低。不少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或者是由各种渠道的捐赠而来,或者是通过图书招标的补充而来,不符合中小学生阅读要求的图书不少,真正的经典著作却比较少。
其次,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管理水平较差。我们去过的中小学,大多都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左右。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要按照年级轮流借阅,每个学生大概每周能轮到借阅图书。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
再次,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县城重点学校拥有大量的图书,却没有编目,成包成包的图书躺在库房睡觉;有的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翻建教学楼,把所有的图书打包送到食堂的仓库。调查中,学生在被问到“给你印象深的一本书”时,有的人无言以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离不开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给农村孩子提供“精神正餐”,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础。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可以邀请专家参考已有成熟书目,如专业的阅读研究机构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进一步研制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确保好的图书能够进入农村学校。
第二,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对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进行全面自查,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在学校自查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地进行随机抽查。
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设置专职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进相关培训,发挥师生进行图书借阅的自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对于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导,深入推进中小学的学科阅读。
第四,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鼓励阅读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
3.2023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三
热点背景:
新学期即将开始,然而刚刚过去的假期,却让不少沉迷手机和电脑的孩子尝到了苦头。据报道,儿童成为春节后医院眼科的就诊“主力”,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人群中,超65%为儿童,原因多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用眼过度。在这一背景下,要不要在校园禁用手机,再次引发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或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选调生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中的智能手机问题,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综合分析]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另一面”,20xx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参考对策]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
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APP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