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选调生>导航 > 备考辅导 >河南

2021年河南选调生面试热点示例与解析

2021-03-29 09:58:00 来源:中公教育
【导语】选调生笔试结束,考生要注意面试的备考,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1年河南选调生面试热点示例与解析,供大家关注。如想获取更多面试模拟题及备考资料,请关注©无忧考网的更新。

【篇一】2021年河南选调生面试热点示例与解析


  【热点背景】

  “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应当推行分餐制,引导消费者文明健康就餐”。前不久,《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不少餐厅积极响应、完善服务流程规范,对用餐客人进行善意提醒。

  餐饮业全面实行分餐制,宴席、旅游团队餐和会议用餐将率先步入分餐制“快车道”。H省发文规定。

  【模拟示例】

  疫情期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不少餐厅积极响应,但有些市民却认为“太麻烦”“不习惯”。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1.亮明自身观点。

  无论从现代文明饮食习惯出发,还是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角度而论,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都是一场亟待深化的“餐桌革命”。公筷公勺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公共卫生意识与社会文明风貌。此次疫情防控是对病毒的战斗,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检验、健康习惯的重塑、文明素养的培育。

  2.分析题干观点并论述自身的观点。

  (1)各大餐厅能够积极响应、完善服务流程规范,都是认识到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的意义。能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看似饮食、生活方面的小事,实则关系卫生健康。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日常用餐环节更不容小视。11位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发现菌落总数相差250倍。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很好的改变大家的用餐习惯,树立文明新风。

  (2)之所以有人会觉得“太麻烦”“不习惯”是因为大家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做法,没认识到这种围坐一桌,你一筷我一勺用餐的危害性。改掉“不习惯”公筷公勺势在必行。

  3.落实自身观点。

  (1)强化宣传,提升公众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倡导大家积极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分餐制,强调其积极意义,让民众真正认识到文明饮食习惯的好处。餐厅主动使用并积极引导公众使用公筷公勺。

  (2)统一规范和标准。制作带有“公”字标识的公筷公勺,提供的公筷比普通筷子长3厘米,严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工作,创建“放心餐厅”。

  (3)卫生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平时增加检查的频率,严格的管理各大餐厅和学校对公筷公勺、分餐制的推行。要联合餐饮商会每月底开展一次评比,对推广使用情况好的餐饮单位要通报表扬。同时加大对餐饮具监督抽检力度,对使用不合格餐饮具的餐饮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整改到位。

【篇二】2021年河南选调生面试热点示例与解析


  热点背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总书记指出,明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党中央正在组织制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总书记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

  模拟示例:

  2020年7月22日,总书记来到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梨树县,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他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的技术种出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解析:

  1.谈概略认识。总书记来到吉林省考察,表达了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的重视与东北农业发展的关怀,而他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现代化,既充分说明了农业科学技术对东北振兴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将科学理论前沿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路线,为东北农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阐述重要意义。

  (1)东北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东北粮食安全事关全国的粮食保障安全,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并在质量、产量两方面“双管齐下”,向土地要成果;

  (2)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文明各领域不断向前发展的“加速器”,在我国各领域建设成果较为突出,但传统农业领域仍存短板的大前提下,科技创新的加速作用和突破作用至关重要;

  (3)东北粮食产区地广人稀,而东北特有的黑土地又极富养分,只有加强科技化水平,推广“梨树模式”全机械化耕种、秸秆覆盖返田的手段,才能既保障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又程度上释放出黑土地的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快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的全面现代化;

  (4)东北经济发展较全国其他地区相对增速较慢,且面临产业结构不丰富、人才流出的问题,经常不被看好;而总书记此次视察与相关讲话,无疑为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的广大干部群众注入了一针保护好东北、发展好东北的强心剂,鼓舞了全省、全东北人民结合地方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新东北”的信心和士气;

  3.谈践行和落实。切实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土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精神要求:

  (1)一方面,农业主管部门应采取多手段、多渠道,向全省粮食种植户和粮食产区广泛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尤其是“梨树模式”,并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尽可能满足适合黑土地可持续耕作的必要条件;

  (2)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推广、普及机械化耕种的必要设施设备,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

  (3)此外,全省科研院校和院所对于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挖掘、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注入更多血液和活力。

选调生河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