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
从前,柳河湾里住着一个叫周成的小伙子,自小失去双亲,十分孤苦。周成十八岁时,好心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氏。婚后,两人十分恩爱。周成下地干活,蒲氏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年刚刚忙罢麦收。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鼻子和口里冒火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几歪,和村里很多人得的病一样,人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无效,求神不灵。蒲氏心里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干,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儿山。山上万花艳艳,浓香扑鼻。她走到山顶,见一株花草生得别致逗人喜爱。它铺开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一样,青紫色的花茎上开着金黄的小花。有人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用。蒲氏听了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蒲氏笑着醒来,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儿山采药。周成听了,说:“花儿山,东南天,脚生泡,鞋磨穿,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蒲氏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走上千山万水,我也心甘情愿。”她收拾好行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饿了口里啃干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甘露。终于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见有一个茅棚,里面坐着个老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走进茅棚向老太太问路。老太太说:“你再往东走上百步,左数九十九棵树,右数九十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蒲氏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十九,右数九十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山上走去。不大工夫,眼前现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大道。她来到了山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一间房子,有一个老头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健旺。蒲氏上前施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求老人给以指点。
老人仔细打量着蒲氏,说:“这种药草名叫公英,它要长三千年方能入药。你历尽千辛万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
蒲氏呆呆地看着老人,说:“难道人得了急病,也非等三千年再治不行吗?”
老人听了蒲氏的话,点点头说:“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话,病人服了这种药草,采药人就会马上死去的。”
蒲氏恳切地说:“只要把大伙的病治好,我甘愿一死。”
老人听罢,沉吟一会,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颗诚心,好吧。”说着,他从屋里拿出一朵金花递给蒲氏,说:“只要戴上这朵金花,就能免去一死。去吧,按照你梦里见的那样寻找去吧。”
蒲氏谢罢老人,头戴着那朵金花,径直往山顶走去。她到了山顶,嗬,满山顶到处是鲜花,绿叶映衬,五光十色。她凭着自己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她双手捧着公英草,朝着自己的家乡张望,激动得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再也无心在山上停留,急忙朝山下跑,头上那朵金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氏回到了家里,熬了一锅药汤,大碗大碗地分给众乡亲。只用了三天时间,乡亲们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蒲氏看着大伙的病情转好,微笑着合上了眼睛。人们听到蒲氏死去的噩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蒲氏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了许多公英,后人便将其称为“蒲公英”。
【篇2】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篇3】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
在很久以前,有个姓椰的青年,大家都叫他“椰子”。
椰子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病得很重,脸上腊黄腊黄的,请来的医生看了看转头就走,求神拜佛也不见好。左邻右舍见了都摇摇头,让椰子快准备后事。椰子痛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一个方士听到了椰子的哭声,感动得赶来了,他带来一株草药,放在病人的鼻子上,病人脸色即变,很快就好转过来。椰子转悲为喜,急忙把父亲扶了起来,等回头向那方士道谢时,那方士已不见了。
可是,人没有千年长寿的。多少年过去了,椰子的父亲突然无疾而终了。椰子掩埋了父亲,在路上,他又遇到了那位方士,急忙跪下,千拜万拜,求那方士收他当徒弟,表示立志行医,为天下百姓治病。方士被他那诚心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时的皇帝,整日想着长生不老,就派了很多方士寻求不死之药。有个方士出海回来,上奏皇帝:“长生之药在海外一座蓬莱神山上。蓬莱神山是黄金为宫玉为殿,我们远看时,神山如浮;快到时,神山倒映水下;临近时,神山随风而走,可望而不可及。不死之药,是求之不得的。”皇帝听后十分生气道:“朕广有四海,富有万民,贵为天子,有什么事不能办到。”于是,他又派椰子等方士带领一队人去蓬莱神山寻求不死之药。出发后,他们在海上经历了千难万险,总算来到了蓬莱神山上了。他们采到一株药草,椰子一看,正是曾经救活他父亲的那种仙草,椰子十分高兴,便同随员采了满船仙草返回。
在返航途中的一天黄昏,他们遇上了台风,顿时天昏地暗,分不清天南地北。船上的舵也不管用了,船儿随海风的猛烈冲击,不知飘了多少时候。突然,一声巨响,大船撞在礁石上了。渐渐,风小雨停了,待到天亮一看,船搁浅在滩上,船上的淡水箱也被冲破了,一丁点喝的水也没有了。椰子非常珍惜那些药草,就和随员们一起把药草搬到了岸上。
他们就暂时停在这白沙滩上。正是清晨,太陽渐渐升起来了,炎热的陽光像喷着火,沙地上冒起火燎燎的青烟来。椰子他们热得难受极了,有的掘地三尺,想寻点泉水来解渴,可溢出来的水都是咸的;有的脱下衣帽用手高高举起,想遮住烈日,可是,都徒劳无益。椰子向四处望去,在方圆几十里路的白沙地上,一棵树木也没有。几天过去了,椰子的许多随员都相继在烈日下昏死过去,椰子也昏过去了。醒来后,他把采来的不死之药拿给那些被烈日烤得奄奄一息的随员们吃,可是毫无效果。椰子叹道:“现在大家都死在临头了,这些仙药既不能止渴,也不能救人,还算什么不死仙药呢?”说完,便愤愤地把这许多药草扔进大海。后来,这些药草就变成了今天的海花和海树了。
椰子昏沉沉地躺在沙滩上,忽然,一阵清风轻轻地拂过他的脸上,他听见有人叫“椰子”的声音,便惊疑地四下望去,原来是师傅来了。椰子想是否自己把长生不死之药扔掉,让师傅生气啦,忙申诉说:“这不死之药也不能把干渴死亡的人救活,今天人们都干渴死了,这仙药还有什么用处?请师傅能为这干旱地方的人们寻求一种解暑止渴的药就好了!”他说完后,就闭上了眼睛。
师傅被椰子的话感动,埋葬了椰子,便去寻求解救干渴的药草去了。
不久,在椰子葬身的地方,长出一棵树苗,顶着酷热,猛向上长。不几天,树苗就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了一颗颗大大的果实,茂密的树叶向四面伸张开,像一把巨伞。来往经过这里的人们,在树下歇脚避暑,十分凉爽。摘下果子破开一看,里面装满甘汁,香甜可口,正好给人们消暑止渴。人们才知道,这是椰子用自己的生命,为炎热地方的人制造的一种止渴降温的仙药。为了不忘椰子的恩情,人们便把这种果子取名叫“椰子”。
【篇4】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
从前在河北省有一家姓安的,世代种甜瓜,很有名。到了安平这一辈,也种甜瓜。安平十八岁了,小伙子又精明又灵活,和他爹两个人种瓜,把本领学了个透熟。到了后来,老安家得罪了当地的大财主,呆不下去了,一家下了关东,在老岭下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安平和老爹起早贪黑地在山洼洼里开了块地,种上了从河北老家带来的香瓜种子。爷俩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汗没少淌,力没少出,可瓜就是长不好。看着就土豆那么大,闻着没香气。挑到集上,谁见了谁朝笑一番,一个也没卖掉。爷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里盘算着,熬过了今年,明年干点什么营生呢?
这天,正是八月十五。晚上,儿子安平闷闷地顺着茅草小道走到了瓜地,进了瓜窝棚。安平坐在草铺上,看着大月亮慢慢腾腾地从山后升起来,听着虫儿的叫声,听着鸟儿的扑闹声,烦闷地摘下挂着的洞箫吹了起来。要说安平这箫,吹得可真叫好。你看,虫儿不叫了,鸟儿安静了,风不吹,树不摇,好像都在听这箫声呢。吹着吹着,安平觉得眼前突然亮起一层绿莹莹的光,惊奇地抬头一看,呆住了:只见瓜窝棚旁的大青石上挨肩坐着两个大姑娘,一个十六七岁,一个十岁,一样的粉嘟噜的袄,翠生生的裙子。大一点的那个姑娘指着山坡的瓜地说:“瓜种换水土,空费种瓜人的心力了。”小一点的姑娘问:“姐姐,你有什么办法吗?”姐姐说:“我这里有些瓜种,种在这块地里正合适。”这时,安平把箫拎在手上,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呆呆地听着,正入迷呢。他一听到有好瓜种,就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两个姑娘听到动静,轻盈地站了起来,朝安平轻轻点点头,微微地笑着,一团绿莹莹的霞彩把她俩托起,向岗后飘去。
安平醒悟过来,一步跨上前去,抓起姑娘放在大青石上的绿绸包儿,就着月光掀开一看,绿绸包儿里面全是饱满的香瓜种,一粒粒的惹人喜爱。
安平搂着绿绸包儿像搂着宝贝似的在瓜棚里睡了。睡梦里,一阵香风飘过,引来了一片绿莹莹的光,那个十岁的姑娘又来了。姑娘笑吟吟地对安平说:“有了好瓜种,你就好好种瓜吧,把你的本领使出来,包你丰收。”安平看着姑娘俊俏的面容心里欢喜,大着胆子问了一句:“你和我一块儿种瓜吧?”姑娘的脸红了,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又轻声说:“回家说跟你爹听,到岗后那两棵美人松下,喊一声‘绿衣姑娘’,我就出来迎你。”说完踏着一朵绿霞过岗去了。
安平醒来天已亮了,想想梦里的事,疑疑惑惑的,看着手里的绿绸包儿,这才知是真的,急忙下山去了。回到家,一五一十地说给爹爹听,爹爹高兴得直咧嘴乐。
安平和绿衣姑娘成亲了。转过年,春暖花开,安平和绿衣姑娘开始种瓜了。忙了一春又一夏,又到了下瓜的时候。这年瓜长得可真匀溜,个儿不大不小,个个香气扑鼻,吃一口蜜蜜甜甜的,惹得地边树上松鼠跳,山雀叫……
这一天,下了头盆瓜,安平挑了一挑去了集市。这一下可轰动了整个集市,这瓜不用说吃,看着也舒坦;中不溜的个儿,绿莹莹的带着几道浅黄色的纹路,柔和水灵,百十步内都能闻到香气,吃一口更是蜜样甜。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都嚷着买瓜,不大工夫这瓜就卖完了。买着的盼着再来,没买着的更是心急。有几个年轻些的干脆要跟着到瓜地去,安平乐呵呵地答应了。安平对人热情,和这帮人又说又笑,高高兴兴地向瓜地走去。这伙人里,有一个是本地财东家的管账先生。他吃了瓜后感到十分奇怪:这地方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美的瓜,这个小伙子卖完瓜,浑身还留着香气哩!他想看个明白。
大家好歹走到了瓜地,个个累得在喘粗气。只有安平脸不红,气不喘,平静地笑着,招待大家吃瓜。那时候了瓜地有个规矩,吃瓜管饱。绿衣姑娘把香瓜摆在大伙儿面前,大伙儿品尝着香甜的瓜儿,赞不绝口。管账先生也假装吃瓜,心里可合计开了:这小媳妇天仙似的,和这小伙儿一样,都香喷喷的,可不是凡人!这瓜也不是一般的香瓜,而是仙瓜了。老财东要有这么块瓜地可就发大财了,我也能沾光……想到这里,账房先生乐滋滋的,急着要回去。大家吃饱了瓜,道了谢,又买了些瓜带上,下山了。账房先生急忙赶回来对财东一说,可把财东乐坏了。财东接过账房先生捧上的香瓜一尝,更急得不得了,一心想把瓜园霸过来。
再说安平这几天是一天一趟到集市卖瓜,这一带的百姓可有了口福。吃了这香瓜止渴生津,和胃清痰,因此安平哪次下山,都围满了买主。这一天,集市上早有人等着买瓜了,老远见安平又挑瓜来了,大家欢欢喜喜地围上了安平。这时,账房先生扒拉开人群,上前扯住安平的袖子:“卖瓜的,你这瓜打哪弄来的?”一个调皮的小伙给回答了:“地里种的呗!”账房先生又问:“好,地里种的,你在哪块地里种的?”安平是个老实人,诚实地说:“老岭下的东山坡上。”账房先生嘿嘿一笑:“你知道那地是谁的吗?”安平可急了:“我自己开的呀!”账房先生横着脸儿说:“鸟儿飞三天,落脚的哪座山不是老东家的;壮汉走三天,哪块地不是老东家的?!你偷开了老东家的山,偷种了老东家的地,这还了得!老东家说了,地收回自种!”安平一听气极了:“你们太霸道了!”账房先生说:“说霸道就霸道,来人哪!先把瓜挑子夺过来!”随着这一声呼喊,从人群中钻出几个早等着的壮汉,来抢瓜挑。安平一看不好,撇了瓜挑,撒腿就往回跑。
安平回到瓜棚一说,绿衣姑娘微微一笑,一点也不急。不大会儿工夫,账房先生扶着老财东爬上了山洼洼。老财东和账房先生先叫人抢下窝棚前晾着的香瓜籽,绿衣姑娘没有动一动;老财东又奔到瓜地里吆喝狗腿们捣瓜,狗腿子们手拔脚踢,弄得好好一个瓜园藤断瓜滚。安平再也忍不住了,要冲上去和老财东拼了,绿衣姑娘一挥长袖,一片绿生生的光泽罩住了瓜地,罩住了老财东,罩住了账房先生和狗腿子们,只见他们在绿光里和瓜一起变成了绿石头。现在,这个山洼洼还是个乱石窖,大的石头人体大,小的像甜瓜,都绿莹莹的。
安平一家到哪儿去了呢?有人看见一片绿霞带着绿衣姑娘和安平父子,朝岗后飘去了!他们重新开荒种瓜,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
以后绿衣姑娘和安平还把瓜籽和种瓜的技艺传授给周围的老百姓。直到今天这一带还种着这种瓜,人们都管这种瓜叫“绿衣香”。
【篇5】经典中国传奇故事阅读
关中临潼县,有座苍翠的骊山。骊山东边不远的山坡上,有个叫三里任的小村子,这儿盛产一种美味的火晶柿子。这种柿树无籽可种,是靠嫁接在软枣树上繁殖的。那么,是谁第一个把软枣树嫁接成柿子树,而第一枝火晶柿子树的果枝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很早很早以前,三里任村住着一个老头,养着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富,二儿子叫二财,三儿子叫三卒,四儿子出生不久,他的老伴就不幸死了。老头无心给娃取名字,村里乡亲们都顺口叫他四子。
一年一年又一年,老头的四个儿子都长大成人。眼看着穷老头就要享清福了,谁知命运不济,大富、二财、三卒都先后死去,老头只好随着四子苦度晚年。四子为人忠厚老诚,干活勤快,孝敬老人,乡亲邻友都夸赞他。四子为了让老父亲吃饱穿暖,不怕劳累,春夏开荒种地,入冬上山打柴、采摘软枣,换钱添补家用。父子俩就这样相依为命,凑合着过日子。
四子家门前有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不知从啥年啥月起,有只火鸟落在大树上,搭了个窝长住下来,任家老辈也不在意。火鸟长着一身火红的羽毛,叫声清亮动人,四子从小就喜欢火鸟。等到四子稍大,能下地干活时,每天清晨,火鸟便用清亮的叫声唤醒四子起床,下地干活;傍晚,火鸟又唱着好听的歌儿迎接四子收工还家。长年累月,四子和火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年冬天,四子从集上卖枣回来,老远就听到火鸟急促的呼救声。四子连忙加快脚步,赶到村口,瞧见两个孩子正上树拆鸟窝。火鸟也不示弱,用嘴去啄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看见自己的伙伴被火鸟啄得抬不起头,便拉弓放箭,只听“嗖”的一声,火鸟就被射落到地上。四子赶到树下,见火鸟右翅中箭,在地上扑棱着。四子心痛地抱着火鸟,拔去箭,轰走两个淘气的小孩,把火鸟带回家包扎好伤口,他端来了清亮的泉水,好心的老父亲给火鸟拿来了小米饭。父子俩每日精心地照护这只心爱的火鸟。
一月一月又一月,春暖花开,火鸟受伤的翅膀长好了,四子和父亲就把火鸟放回到树上。从此,每天大清早,火鸟就又叫醒四子下地干活;晚上,又唱着歌儿迎接四子归来。
一天,四子从地里干活回家,走到门前,听见一个姑娘用清脆的声音和他打招呼:“四子,你回来了!”四子惊奇地看了看四周,连一个人影都没有。接着,他又听见姑娘对他说:“你喜欢我吗?救命恩人!”四子寻声猛地抬头,树上那只火鸟正笑着向他点头呢。四子不由得又惊又喜,急忙答道:“我喜欢你,火鸟!”
原来,火鸟在四子家门前的大树上,已经住了整整一百年,会讲人话了。火鸟从窝里衔出一根果树枝,丢给四子说:“这是我从遥远的花果山衔来的,它能结出又红又甜的果子,比软枣好十倍。”四子拾起来一看,觉得很奇怪,这连根都没有的树枝,能栽得活,结果子吗?于是问火鸟:“没根的果枝能活吗?”火鸟回答说:“会活的。你先收起来,明天有人来帮你拾掇。”四子半信半疑地拿着果枝回到屋里。
这天晚上,四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姑娘,穿着一身红似朝霞的衣裙,送给他一对火红色的水晶灯笼,他高兴地拿给父亲看,又请来好多乡邻,大家都夸说好……忽然,火鸟一阵叫声把他从梦中唤醒,他睁眼一看,天已大亮了。勤劳的小伙子惦记着昨天还没有种完的地,就连忙起身下地去了。
四子来到地里,一口气把地种完,干得浑身是汗,就到地头想歇一下。他刚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就站起来了。原来,他看见地头一棵软枣树齐腰断了,他自言自语地说:“人没头活不成,树没头咋长?谁把树给截断了呢?”他想:如果把昨天火鸟送给他的那根果枝稼接在软枣树上,不就两全齐美了吗?于是,他就收拾农具回家去了。
快到家门时,他看到自家灶房的烟筒冒着青烟,他抱怨自己只顾干活,忘了早些回家给父亲做早饭,让老人自己动手了。可是,他走到家门口就不由呆住了,原来,草房中有一位美貌的姑娘,正在给父亲做饭呢。这位年轻姑娘和自己昨晚梦中见的一模一样。四子十分纳闷,姑娘见他那副呆傻样子,大方地笑了。这时,父亲说:“四子娃,你过来,听爹给你说。这姑娘名叫火晶,无依无靠,今天来咱家讨饭,我见她十分可怜,把她让进咱家。她看我上了年纪,一个人在家挺孤单,愿养我到老。我一生有儿没女,就把她收做干女儿留在咱家。从今以后,你俩就是兄妹了。”四子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饭也吃得特别香甜。吃完早饭,兄妹二人就一同下地干活了。
四子和火晶来到地边,四子说要给断了头的软枣树接个头,火晶说:“行!”四子从怀里取出无名果枝,火晶姑娘用镰刀在软枣树上砍了个裂缝,四子把果枝接头削成马耳形插进去,火晶姑娘又剥了些树皮绑了几圈,两人就上山砍柴去了。
一年两年三年,这棵树开花、结果了。秋后,树上就像挂满了红灯笼,晶莹透亮,兄妹俩把果子摘回家,一家三口谁都舍不得吃。
在劳动和生活中,四子和火晶姑娘相亲相爱,父亲和乡邻们都说他俩是很好的一对,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年初三,是他俩成亲的日子。当乡亲们来祝贺时,他俩就把藏了一冬的新奇果子端出来待客,让大家尝新鲜,大家吃了赞不绝口。村中一个老秀才插嘴说:“这果子咱们还是头一次尝到,过去别说吃,连见都没见过。果子还没有名字,今天我给它取个名字,就叫‘火晶四子’,吃果不忘育果人嘛。”大家觉得很好,“火晶四子”这个名字从此就叫开了。
“火晶四子”受到乡亲们的欢迎,他们把培育这种果树的嫁接方法传授给大家,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火晶四子”树。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把“火晶四子”念白了,传成今天的“火晶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