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复习要点:地图要素
地图的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构成,通称地图"三要素"。
1、数学要素
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内容,是编图的基础。
(1)坐标网: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直角坐标网(方里网)。
(2)控制点:平面控制点(天文点、三角点)、高程控制点(有埋石点的水准点)。
(3)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比例尺确定地图的缩小程度。
(4)地图定向:通过坐标网的方向来体现。
2、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主体,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索和环境要素。
(1)普通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地球表面上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主要有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境界线等要索。
(2)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地理基础要素一般按专题要素需要选绘,通常要比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简略。
主题要素指作为专题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它们通常要使用特殊的表示方法详细描述其数量和质量指标。
3、辅助要素
它是指为方便使用而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性内容,主要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附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篇二】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复习要点:图像压缩
人为的压缩信息(数据)被称为图像压缩。图像压缩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比特数代表图像或图像中所包含信息的技术。压缩方案可以是保持原信息,即可从压缩图像中没有误差地重建原图像;也可以是非信息保持的,即允许与原图像有某种合理程度的失真。常用的压缩方法有:图像变换、预测压缩技术、自适应压缩技术、彩色影像压缩、二值影像压缩、游程编码、“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法等。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压缩数据。
为什么要进行图像压缩?首先是为了减少存储容量,以利信息的保存。如果说数据库是一个桶,那么单位数据的体积越小,同一数据库存储的信息也就越多简码操作。一般的卫星图像的4个信道的平均压缩比为2,也就是说,同一容量的数据库可以成倍地增加有效库存。其次是有利于数据传输。由于数据压缩是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又由于可以用“代码”表示一组数据,所以压缩后的数据非常“精干”,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必须传输的数据量,以满足人眼和机器分析的要求。第三是便于特征提取,以利计算机模式识别。如用计算机对卫星图像中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进行分类时,使用图像压缩方法,只要考虑区分植物与非植物的特征以及区分植物类型特征即可,从而减少了数据量又满足了实际需要。
【篇三】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复习要点:测量学的定义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及确定地球表面空间点位,以及对空间点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按照研究的范围、对象及技术手段不同,又分为诸多学科。
普通测量学,是在不顾及地球曲率影响情况下,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局部区域的地形、确定地面点位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方法与应用的学科。是测量学的基础部分。其内容是将地表的地物、地貌及人工建(构)筑物等测绘成地形图,为各建设部门直接提供数据和资料。
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重力场以及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学科。现代大地测量学已进入以空间大地测量为主的领域,可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适时、动态地定量空间信息,是研究地壳运动与形变、地球动力学、海平面变化、地质灾害预测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或遥感技术获取被测物体的影像或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以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学科。按获取影像的方式不同,摄影测量学又分水下、地面、航空摄影测量学和航天遥感等。随着空间、数字和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它可方便地为人们提供数字图件、建立各种数据库、虚拟现实,已成为测量学的关键技术。
海洋测量学,是以海洋和陆地水域为对象,研究港口、码头、航道、水下地形的测量以及海图绘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类工程在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竣工测量、变形观测、跟踪监测等。
地图制图学,是研究各种地图的制作理论、原理、工艺技术和应用的学科。主要内容括地图的编制、投影、整饰和印刷等。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化已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
GPS卫星测量,又称导航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地面上GPS卫星信号接收机,接收太空GPS卫星发射的导航信息,快捷地确定(解算)接收机天线中心的位置。由于其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已在包括土木工程在内的众多领域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