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测绘师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考点汇总

2020-07-20 11:0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注册测绘师考试在即,因此目前这个阶段教材应该看完一遍,该强化一下自己对于教材考点的记忆,及时查漏补缺。下面©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考点汇总,更多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备考资讯,请关注©无忧考网为您实时更新的内容。

【篇一】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考点: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1)仪器误差

  (1)i角误差:前后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往返测分别在上下午进行)。

  (2)φ角误差:仪器垂直轴严格垂直;仪器脚架的两条腿,分别在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上交替安置,并平行于测线方向。

  (3)零点差:测段偶数站。

  2)外界因素影响

  (1)温度对i角的影响:打伞、改变观测程序、偶数站。

  (2)仪器与水准标尺下沉:前后后前,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往返观测。

  (3)大气折光的影响:①视线离地面一定高度(二等水准高出地面0.3m)②前后视尽可能相等③选择有利观测时间(阴天、晚上、无风观测;而日出后、日落前半小时、中午、大风等不测)。

  (4)观测误差: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篇二】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考点:精密水准测量作业一般规定


  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2)仪器距前、后视标尺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视距不超过50米,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0m,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3m。这样,可以消除或削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误差和垂直折光等影响。

  3)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

  4)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5)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变化和仪器的垂直位移等影响。

  6)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消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8)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性质相同、正负号也相同的误差影响,如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误差影响。

  9)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

  10)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水准器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对圆水准器应严格检验与校正,观测时应严格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11)水准测量观测工作间歇时,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水准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加以标记。间歇后,应对两个间歇点的高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符合限差要求(对于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应≤1.0mm),就可以从间歇点起测。若仅能选定一个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则在间歇后应仔细检视,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方可由间歇点起测。

【篇三】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考点:测量的基准面


  地球自然表面,包括海洋底部、高山高原在内的固体地球表面。难以用一个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所以不适合于数学建模。陆地:29.2%,海洋:70.8%,:8846.27M,最低:-11022M,地球半径:平均6371KM。

  地面点是相对地球定位的,这就要选择一个能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且相对固定的理想曲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

  我们设想海水向陆地延伸把地球包围起来,形成一个静止的连续的封闭的曲面,我们把这个静止的海水面成为水准面。

  水准面在小范围内近似一个平面,而完整的水准面是被海水面包围的封闭的曲面。因为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最接近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这个确定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就是测量的基准面。

测绘师考试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