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别人的妈妈》

2020-01-19 10:2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依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别人的妈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一:《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识记3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了解故事。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自学课文。

  1、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

  2)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二:《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