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知道跌倒、碰撞鼻子等会可能导致流血
2、知道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3、流血时不要害怕,要寻求和配合成人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急救处理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有关经历或感受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孩子来说,出血时应怎样紧急处理显得慌乱
活动准备
1、和老师一起完成“经验调查表”
2、演示文稿、人身体图、标有受伤部位的布娃娃、创可贴
活动过程
一、一起观看演示文稿;1老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哭?你流过血吗?”2结合调查表,让幼儿介绍自己流血的部位和原因。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布娃娃身体上标出自己曾经流血的部位。
教师总结:我们的手、鼻子等部位特别容易受伤流血。
二、集体讨论:怎样才能避免流血呢?(让自己身体灵活一些,慢慢走不要跑,不要撞鼻子,小心使用工具等。)
三、通过分享和讨论,知道正确应对流血的方法。
四、利用游戏情境,探索使用创可贴的方法:出示创可贴,引导幼儿说出它的使用方法。
五、总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注意安全,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要慌乱。
六、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各自的经历并加以整理,加深了幼儿对易流血部位的认识和对流血感受的印象。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跌倒、擦伤、碰撞鼻子等会导致流血,从而知道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2.知道流血时不要害怕,要及时寻求成人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急救处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有关经历或感受,乐意帮助需要救助的人。
活动准备
娃娃跌倒图片,红色标记有受伤部位的地方、创可贴等。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小朋友回忆经验,知道要尽量避免受伤流血。
2.通过讨论,知道正确应对流血的方法。(可以寻求成人的帮助或使用创可贴等)。
3.学习歌曲。老师演唱一遍,再请小朋友学唱。
4.情景游戏。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助人为乐的小哥哥或(小姐姐),一位小朋友扮演跌倒的小娃娃,后小哥哥抱起跌倒的娃娃,高高兴兴送她回了家。
5.老师小结:助人为乐的孩子会受到表扬,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附歌词:
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我快快地跑过去,抱起小娃娃呀,高高兴兴送她回了家。
教学反思
1.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时,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师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2.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分享和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3.利用游戏加深印象。
4.安全教育需要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