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热点专题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件精选【四篇】

2019-10-28 10:3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幼儿园中班音乐课件精选,欢迎阅读与借鉴。

  
去野餐

  活动目标:

  1、借用图画书,听听、动动来感受音乐的旋律。

  2、能熟唱歌曲《去野餐》,并能与同伴共同进行律动,感受歌曲的欢快意境。

  3、学习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音乐图画书、十六宫格图、串铃和沙球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小朋友,我们秋游时吃野餐是不是很开心呀?(开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野餐的

  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学学。

  2、出示音乐图画书,引导幼儿观察。

  1)看,这是谁呀?图画书上的小朋友咧开嘴在干什么呀?他们很开心,图中有几位小朋友呢?

  2)图画书上还有什么呢?有几只小鸟?几朵花?它们在干什么?

  3、学习歌曲

  1)播放cd,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

  2)提问:歌曲中一直在唱“啦啦啦,啦啦啦”小朋友猜猜是谁在唱呢?(小朋友)是小朋友再开心的唱,那旁边还有谁也是笑眯眯很开心呢?(引导幼儿回答:小鸟、小花、太阳。)小鸟、小花、太阳也在啦啦啦,你们猜猜他们有是怎么唱歌的?让我们一起边看图边听音乐去野餐吧。

  3)播放歌曲,边听边让幼儿观察图画书。

  4)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小花、小鸟、太阳又在做什么呢?(引导幼儿用歌曲里的内容来回答)

  5)学唱歌曲,让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4、学习律动

  师:书中的小朋友这么开心,那我们也去野餐吧!

  1)带幼儿学习律动。

  2)让幼儿自找同伴一起做动作。

  5、尝试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1)认识乐器:串铃、小铃,

  2)出示十六宫格图,让幼儿观察,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

  3)进行演奏:徒手练习;用乐器演奏。

  

认识音符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四种表现不同音符的发条玩具

  2、四个发条玩具的家

  3、地面三个及时贴做的房子和房子头饰,各种音符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分值音符

  T:“听说我要来见小朋友,有四个朋友也非要赶来说是带节目来了。”

  (能表现二分音符的发条玩具先出场)

  请幼儿说说这小动物是什么节奏舞步,通过肢体语言能表现出来,从而认识二分音符

  依次如上过程认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

  2、按门铃找家

  (出示四个房子)

  T:“小动物想回家了,可四扇门的门铃他们说不对,打错节奏,请小朋友帮助他们说出正确的门铃声,把他们送回家。“

  请幼儿一一说出音符节奏,门开把小动物送回家。

  3、听音找房子

  再地面上准备三座房子,老师也扮演一座房子,每座房子都有门牌号,请幼儿根据琴音找到正确音符,住进去。

  后,琴音把孩子带入老师家,老师请幼儿进屋休息结束整节课。

  

八月桂花遍地开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根据故事情节尝试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图片:花。

  2、打击乐器若干。

  3、音乐CD。

  4、用纱布包好的一团桂花花瓣。

  学习重点:

  探究歌曲的体裁、节奏、旋律、演唱情感并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现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桂花香,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型。

  1、幼儿闻桂花。你闻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2、游戏“看花拍手”:当看到老师拿出一朵桂花花瓣(图片)时,幼儿就拍一下手。

  3、教师按节奏型,在空白图谱中贴上花朵(图片)。

  二、欣赏与理解《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1、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2、以故事的形式串联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有人为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编了个小故事,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三、乐器演奏

  1、师幼商讨配器方案。

  2、伴随音乐,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

  四、教师指导:

  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活动反思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孩子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活动层层递进,促进幼儿对音乐能力的有序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坚持以孩子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孩子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真正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孩子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音乐活动带来佳效果。

  

大声唱歌

  活动目标

  认真倾听音乐,尝试用肢体表现与歌曲情境相符合的动作,体验韵律的快乐。

  在听听、说说、做做的活动中感知大自然中动物、自然现象及物品发出的声音。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会玩《大小游戏》,了解大自然中动物、物品及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特点。

  音乐CD,录音机,歌曲中涉及到的情境图片。

  小椅子摆成半圆形。

  重难点

  根据音乐中不同的声音特点创编相应的动作。

  创编不同的动作,了解节奏型的不同特点。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表演歌曲《在农场里》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刚才唱出了很多小动物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首新歌中都有什么样的声音。

  2、欣赏歌曲,找图片。

  (1)大家一起来唱歌

  说说歌中的声音并模仿它们分别发出的声音(教师将幼儿找到的角色图片贴于黑板上)

  (2)听听找找少了什么声音?

  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后将没有说到的声音加以补充。(教师帮助将对应的图片贴于黑板)

  3、区分声音大小,创编动作。

  (1)幼儿区分每组声音的大小并进行归类。

  (2)师生共同讨论每种声音的特征,按歌曲中的节奏表现各种声音。

  (3)根据歌曲中不同声音的特点创编不同的动作。(鼓励幼儿创编与他人不同的动作)

  4、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幼儿分组用动作、声音表现不同声音的大小。(教师哼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2)教师完整哼唱歌曲,幼儿自由表现。

  (3)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4)师幼探讨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动作。

  (5)师幼探讨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6)增加合作环节,集体寻找好朋友来一起玩。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和相应的动作,为幼儿准备不同的乐器,尝试分辨乐器的大声和小声,玩奏乐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认真倾听音乐,注意力比较集中,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动作,这与充足的前期经验以及直观的图片是分不开的。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