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鉴赏>导航 > 热点专题

杜牧描写秋色的经典诗词《山行》赏析

2019-09-04 10:0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山行》是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由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展现了山林秀美的秋色。下面就和®无忧考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深秋,绿色隐去,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一片,仿佛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身处于这样的天地,给你的感觉还不止这样。春花是热烈、蓬勃、喧闹,而红枫是宁静、柔和、深沉,它让你体验到什么是“我言秋日胜春朝”。因此杜牧忍不住停下车来,感受这迷人的秋色,没有半点寂寥与凄凉。这句中的“晚”字用得非常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一则点明这两句所写是傍晚之景;二则表明夕阳与红枫相互映照,红枫才如此动人;其次表现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这美好的秋景;最后点出因为停车之久,才能细致观察,得到如此美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点明喜爱这枫叶的原因:红于二月花。二月的红花,“红”是其本质色彩;而枫叶的“红”则是因为经历过严霜的考验,这种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就像人的气质与风度,是二月红花不能比拟的。


  这两句,歌颂大自然的美景,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秋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特别是最后一句,浓墨重彩之后戛然便止,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扩展阅读:杜牧的主要作品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除此之外,还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扩展阅读:杜牧的作品风格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诗词鉴赏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