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 (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童谣】
中秋月圆一面镜,照甲四界光映映。
街头巷尾博月饼,厝内嚷甲大细声。
孙仔细汉博一秀,阿姐博无让大兄。
博着对堂安妈赢,阿公博着状元饼。
2、《月姐姐》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似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
3、《红门楼》
红门楼,白门槛,
里面住着个小红孩。
椅仔姑
椅仔姑,椅仔姑,
请你八月十五来坐土,
土脚起,铰莲花,绣莲子,
莲子烩,姑仔今年你几岁?
三岁三,穿白衫,滚乌边,
穿绣裙,绣荷包,
荷包腰肚围,穿色裤滚青边。
也有花,也有粉,
也有胭脂给姑仔点口唇,
也有铰刀尺,也有花粉镜,
姑仔神那到,
梏三下水桶来显圣。
4、《月亮出来亮堂堂》
月亮出来亮堂堂
打开楼门洗衣裳
衣裳洗得白白的
小小人儿穿身上
5、《月亮光光》
月亮光光
装满筐筐
抬进屋去
全都漏光
凉月公公跟我走
凉月公公跟我走,
我到南京买刷帚,
剃头刀呐割韭菜,
萝卜角呐胜(宴)夜酒,
今昼不吃,
明昼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