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2019-06-17 10:5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忧考网整理的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次次不落”等重点词句批注、想象,了解小男孩们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2、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ZUI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一、复习导入,建立联系

  学习课文前,咱们也来收收易拉罐。提醒你:集中注意力,看好后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1、出示词语:拖摞拉追

  附近折腾

  唧唧喳喳整整齐齐蹦蹦跳跳

  你收了多少个易拉罐?你们真棒!

  看!易拉罐们排者整齐的队伍又来了,再读读。

  2、回忆全文,感知大意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打开书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说说,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得简练一些。

  (打出填空提示,再指名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

  小哥俩每个星期天(),次次不落。他们想靠(),拥有一辆汽车是小哥俩的一个梦想。

  提问过渡:他们想用收易拉罐的钱买汽车,当你第听到这件事时,你有什么想法?你为什么怀疑?课文中的“我”和你一样,也很怀疑,快读读课文,找一找,哪句话写出了我此时的想法?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整体感知,品情感变化

  1、怀疑

  出示句子: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

  (1)读一读,读出不可思议的感受。

  (2)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谈感受,指名读。

  (3)我知道,在美国回收易拉罐不会比中国更赚钱。

  在美国1个易拉罐ZUI多也就1角钱,一辆的汽车约3万左右。这哥儿俩要收集30多万个易拉罐。30万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出示课件:展示易拉罐。我怎么能相信呢?读:

  过渡:我的态度一直都是怀疑的吗?后来我什么态度?

  2、支持

  出示句子:

  突然,我涌上一个念头,于是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嘿,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对比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过渡:从开始的怀疑、不相信,到后来支持他们,是什么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1、默读课文6-10自然段,找一找。

  预设一: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1)默读这句话,谈理解。(抓重点词句“每个星期天”“已经一年多了”“无论”“还是”“次次不落”,体会小哥儿俩坚持不懈的精神。)

  (2)小哥俩们,你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课件:听!大风呼啸而来,路边的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此时,你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外面又下起了大雨,雨点不住的打着大地,打在你们的身上。此时,你们会怎么想?再读一读。

  (3)每个星期天,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图:他们有的在公园里玩耍,有的在游泳,有的在跳舞,有的画画……

  引读:而你们无论是刮风……

  (4)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作者,改变了当初的看法了呢?(毅力、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的精神)

  预设二: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1)你们知道美国驾车的的法定年龄吗?(16岁)

  对比句子:

  他们说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抓重点词句“仔细”“算”,体会小哥儿俩计划的周密。)

  (2)读一读,想想如果你们就是小哥俩,小哥俩你们都会算什么?互相说一说。

  出示:他们仔细算过(),还仔细算过()……

  你有什么体会感受?(为了梦想,定了周密的计划)

  (3)小结:看来,这哥儿俩做事并不盲目,而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4)如果妈妈给小哥俩钱,他们会要吗?为什么?(靠自己,相信自己)

  (5)想看看这小哥俩吗?(出示图片)他们拉着装满易拉罐的车,多么辛苦,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呢?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第10自然段。为什么这么高兴?(收获的喜悦追求梦想的快乐)想象当时的情景,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引读:课件出示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想起了朋友的话:朋友说……

  哥俩的梦想在我心中是那么不可思议:他们说……

  但当我听到小哥俩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于是冲着他们说:嘿,男子汉们,……

  2、听到哥俩的用易拉罐买汽车的梦想,作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呢?

  3、小结:作者眼前的小男孩也变成了男子汉,还给小哥俩的汽车起名叫“易拉罐号!”咱们也来给他们的车取个名字吧!特殊的名字融入了特殊的感情,这里有祝福、有赞美、有敬意,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四、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ē、“落là”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用多音字组词。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

  4.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

  5.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ē、“落là”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用多音字组词。

  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请你猜一猜,小男孩为什么去收易拉罐?

  2.师:请同学样打开书,我们学习22课《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朗读、读通、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让学生说说记字的办法。如:

  (1)换偏旁:柳----聊想-----箱通-----涌

  (2)加偏旁:欠----饮危-----脆

  (3)删部首:增----曾

  3.用多音字组词。

  zhē()là()

  折落

  zhē()luò()

  4.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1)同桌互读,看看谁读得好。

  (2)指名读,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兄弟俩想用卖易拉罐的钱买辆汽车,就利用星期天挨家挨户收集空易拉罐,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从不间断。)

  5.交流汇报。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

  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实物易拉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文兴趣。

  二、读全文,感知大意。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读后说一说)

  2.引导说简练

  你能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得简练一些吗?(打出填空提示,再指名说一说。)

  课文主要讲了兄弟俩想用()买(),就利用星期天(),他们已经坚持()。

  (教师及时评价并相机板书:卖易拉罐买汽车)

  提问过渡:你觉得他们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课文中的“我”刚一听说小哥儿俩想要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时相信他们能实现吗?后来呢?(相机在负板书写出:不能——能)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的?都在那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1.请大家认认真真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自然段。

  2.把你所画的句子和你的理解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3.引导汇报、交流。

  师引:你从哪儿感受到开始时“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抓住7、8、9自然段中相应的语句理解)

  (1)“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易拉罐在美国不会比中国更赚钱。

  “这空罐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朋友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儿放进了一个硬纸箱。

  (当学生说到这时,相机打出7—8自然段。)

  (2)师引导:读读这3个自然段,你是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这种想法不能实现的?(自己读)(指名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边说,相应的句子随机变成红色: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

  (3)为什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呢?我们可以粗略的算一笔账:按我国算,一个易拉罐可以赚5分钱,买一辆普通型低档汽车大约要4万元左右,也就是4000000分,小哥儿俩就要卖掉800000个易拉罐。800000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地球到月球还远。你们知道吗?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远?大约38万公里,简直太遥远了,可我却认为,小兄弟俩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简直比这个还遥远,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对此,我怎么能相信呢?

  (随机出示课件:

  5分4万元=4000000分

  800000个)

  (4)读读7——9自然段,该怎么读。(怀疑的语气)(再打出句子,让学生看着有语气读)

  师:可是小哥俩儿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你从这句话感受到小哥俩儿是怎样的人?(从小自立自强)

  过渡:随着朋友的介绍,我对小哥儿俩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从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相信他俩儿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又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儿一定能实现的?(学生接着汇报)

  (1)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学生说到着,打出上面句子。)

  引导:怎么从这你就看出我认为小哥儿俩的想法能够实现了呢?

  (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哥儿俩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说到重点词句时,以下词句“每个星期天”“已经一年多了”“无论”“还是”“次次不落”依次变成红色。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理解后,引导学生有语气朗读出来:就让我们都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小哥儿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吧!(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的想法能够实现?

  (2)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学生说道,随机打出此句话)

  师问:怎么从这句话你就能感受到他俩儿的想法能够实现?

  如果把“仔细”去掉,你再读读,觉得怎么样?

  再读原句,感受一下小哥儿俩买车的决心。

  师叙述:我们也来算一笔账。你知道我国法定可以驾驶汽车的年龄吗?(18周岁)美国和我们中国差不多一样大。哥哥现在多大?到18周岁还有4年,一年52个星期,4年就是208个星期,而他们兄弟俩已经坚持收易拉罐一年多了,加上这一年,那就是260个星期。260个星期要收大约8000000个易拉罐才够买一辆汽车呢,你觉得他俩能做到吗?为什么?

  再回到第6自然段中那句话,打出来:

  (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师:我们再齐读一下这句话,再感受小哥儿俩的精神。

  (3)师引读第10自然段,同时打出来:

  (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弟弟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唧唧喳喳地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

  请你想一想,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什么?

  (4)师:看着小哥儿俩的背影,我突然涌上一个念头,于是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

  (打出来:“嘿,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看着屏幕,一起读出来吧。

  师引:请你回忆一下,刚看到小哥儿俩来朋友家收易拉罐时,称他们什么?读读前面的课文。

  那时,这两个小家伙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自己读读1——5自然段,然后说说。

  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很懂礼貌?给大家读读相关的句子。

  师:由开始的“小家伙们”发展到后来的“男子汉们”,从这称呼上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课文ZUI后一个自然段。(敬佩、感动)

  就让我们为这两个做事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小小男子汉们加加油吧!祝愿他们早一天实现自己的目标。师读前面提示的语言,学生齐读说的话。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并坚持做下去。

  板书设计:

  22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不能

  卖易拉罐、买汽车

  能、自立自强

  坚持不懈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