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中庸》:第二章至第六章原文翻译

2019-05-10 11:3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中庸》:第二章至第六章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第二章【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解释翻译】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第三章【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解释翻译】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注释】


  ①鲜:少,不多。


  第四章【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解释翻译】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注释】


  (1)道:即中庸之道。


  (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第五章【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解释翻译】


  孔子说:“这个道路大概不行了。”


  第六章【原文】


  作者:孔伋全集:中庸来源:网络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解释翻译】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


  (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