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工资发展,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不少公务员的工资还不如工厂的普通工人,而随着整个社会工资的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也在逐年提高,直至1998年左右,不少公务员的工资尚不足千元。
而这一切在世纪交替时开始改观,由于政府对公务员待遇的一系列规定,一些机关的“小金库”开始发挥威力,不少拥有罚没权、经营权、拥有额外收入的机关,开始发放所谓的“补贴”,这种补贴的数额甚至远远超出工资的数额,许国强的工资便在那时突然增加。到2004年时,只是普通科员的许国强,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七八千元,这其中“补贴”占到一半以上,“工资3000多,各种补贴就有5000。”
正是由于待遇的大幅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公务员渐渐成为公众眼中的“香饽饽”,进入新世纪后,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多,2009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甚至超过了一百万人。
不过公务员的待遇,从2006年后再一次发生了改变,由于涉及公务员津贴、补贴改革的“阳光工资”计划开始推行,机关经营收入开始“打捆上缴”。额外发放的补贴被统一的职位津贴、奖金所替代,“托低稳中限高”的公务员薪酬调整原则,让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一些拥有权力的部门,也无法向往常一样发放令人羡慕的“补贴”。
“一‘阳光’就立刻不行了,现在也就是3000多,新来的大学生2000多。”像许国强一样的公务员,多数都有工资一夜间下降30%甚至减半的经历。曾经拥有高额收入的部门,成了改革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