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
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
(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揭示课题:图案欣赏)
二、图案欣赏 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
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
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
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
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 强化感知
小组活动①:
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小组活动②:
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
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
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
小组活动③:
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知识拓展 发散思维
1、欣赏教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
2、总结:古人说“美源于生活”,而我认为“美源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好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
篇二
| 课题 | 图案欣赏 | 内容 | 34—35页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通过让学生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 ||||
| 重点 | 使学生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 难点 | 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习惯的图案。 | 关键 | 让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知识技能 | 
| 教学准备 | 教师 | 图形 | |||
| 学生 | 图形 | ||||
| 环节时间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复案 | ||
|   2 |   一、导入新课  |   1.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教师先请学生们回忆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把图形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组合图形。  |   这些图形经过人们的双手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图案。  | ||
| 板书设计 | 图案欣赏。 | ||||
教后反思
《课标》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几何教学如果借助于计算机将更为直观生动。为此,我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充分搜索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资源库和网页,并且借助图形设计软件进行图案的平移、旋转设计(如奥运五环、香港紫荆花区徽、国旗五星等)。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图案时,课件动态出示图案的设计过程,随后提供了动态图案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图案特征的理解,解决了学生回答随机性的困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综合应用时,通过动态依次呈现平移或旋转出的美丽图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到平移、旋转这些变换现象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本课中因为多媒体“动”的特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开放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找自己感到困惑或好奇的资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