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2019-03-08 15:5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优化。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画、分、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分辨锐角和钝角的汉字表述。

  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三角板纸卡活动角彩纸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谁去过儿童乐园?今天老师带你们再次走进儿童乐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乐园了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设计这些玩具的叔叔阿姨在设计的同时用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看看都用到了那学数学知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给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课件出示37页图),找出这些角。

  二、自主探究锐角和钝角

  1、学生拿出角的卡片练习在小组内分类。

  2、指名汇报分类方法。

  A:分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教师评价:这一组是根据是不是直角来分的,挺有道理的。)

  B:按照角的大小分成三类: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师:你们觉得哪一类分法更好,为什么?)

  3、比较验证直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角。(课件出示38页图)

  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的?(生到讲台前演示)

  4、学生具体说一说如何分?

  5、师总结:你们真能干,把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的角都找到了。其实,比直角小的角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锐角,我们一起来叫它们的名字:“锐角、锐角”。把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来大家一起叫它们钝角。今天,我们就和锐角、钝角来个亲密接触!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6、比较。有一天,锐角、直角、钝角三兄弟为争大小吵起架来,同学们,咱们赶紧帮他们排排队吧。

  三、练习

  1、师生互动,巩固概念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活动角,我来说角的名称看谁摆得又快有对。②师:谁来摆个角,同学们来叫角的名称。

  2、找角

  ①找图片中的锐角和钝角。(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一题。)

  ②独立完成39页第二题。

  ③课件做一做。

  用身体的某些部位表示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画角。用不同的方法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标出名称。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都有愿望吧?那说说你们长大了都想当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合理重组教材,创设了“去角家族做客,从中找角”的问题情境,从而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将角合理分类,并通过在生活中找角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掌握概念。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课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找一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再将这些角家族的成员分类,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比一比、分类、学生问学生答、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PPT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怎样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用三角板比的过程,并闪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再提醒学生红领巾上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二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