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黑龙江

黑龙江2010年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串讲(3)

2009-09-22 23:39:00 来源:环球网校
■ 政治常识

  》》考点串讲

  考点1 唯物论和辩证法

  核心知识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

  3.规律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8.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例题精讲

  【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以一首古诗为背景,主要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考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相关因素的理解。题干正文强调“一毛轻”“枉费推移力”,移巨舰到江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从中体现的哲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要按规律办事;②的观点是错误的,③的说法与题干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
 考点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核心知识

  1.“三个代表”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三讲”(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情况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江泽民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例题精讲

  【例】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  )。

  A.又快又好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又好又快发展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等相关知识点考生必须精确掌握。

  考点3 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核心知识

  1.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2.国家职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有:第一,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第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四,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五,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有: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例题精讲

  【例】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 )。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类型 C.国家 D.军队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最主要的内容是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都是国家的表现形式,而军队则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所以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国家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的本质。

  》》易错点拨

  【例1】下列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区别是(  )。

  A.前者认为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后者认为精神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

  B.前者认为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后者认为主观辩证法决定客观辩证法

  C.前者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后者不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

  D.前者是自觉的辩证法,后者是自发的辩证法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主要区别的把握。D项不属于二者的区别。

  【易错点拨】有的考生会对“自发”和“自觉”不理解。事实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还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二者都是自觉辩证法,只有古代辩证法才是自发的辩证法。

公务员考试黑龙江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