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结、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3、情感目标: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
彩泥、剪刀、直尺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动物园吗?
放映录像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及特征。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动物世界。
二、赏析探究。
1、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件用泥捏成的动物作品。
3、你们来比较一下,泥捏的动物与真正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生:分析艺术作品中大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大象的区别;
分析艺术作品中兔子、老鼠、长颈鹿等动物与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的区别。
分析步骤:
形状更夸张、更可爱;
颜色更鲜艳;
省略了动物的很多细节地方;
抓住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4、观察老师制作;
1)可以把动物的身体分成两大部分或整体制作身体;
2)添加眼睛、耳朵、鼻子等细节部分。
3)添加花纹,整理完成。
5、在我国民间早就有了各种动物的泥塑作品:惠山泥人中的蚕猫。蚕怕鼠害,在养蚕季节,农民称泥猫为“蚕花猫”,买回去以保障一年一度的养蚕。从艺术上看,蚕花猫通体金黄并点缀着散笔绒毛,长长的胡子和大大的眼睛,生相给人一种机警敏锐之感,非常有特色。这件作品以有百年历史了。
三、创作表现。
1、首先来作个热身操,搓一搓、捏一捏,让泥又软又有韧性。
2、分小组制作。
3、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方法。
4、找找你还有哪些更好的表现花纹的方法?
熟悉泥塑的基本方法。
四、展示评价。
1、全班同学收拾好桌面
2、自由去参观同学们的作品。
注意:用眼睛看、不用手摸。
3、说说你喜欢的作品。说出理由。
4、小结:喜欢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们?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认识新的部首“鸟字旁”。
2、了解“反犬旁”的字,初步学会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生字。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老”字的笔顺。
教学难点:
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知道动物乐园是什么地方吗?动物乐园里都有哪些动物,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观察画面。
1、说一说,你在动物乐园里都找到什么动物了?
2、18页的动物与19页的动物在同一个乐园吗?为什么
三、学习生字生词。
图文对照认字
1、自由识字。
2、游戏:给动物发名片。将动物图片与字词卡片相搭配,并读一读。
脱离图片,读一读卡片上动物的名字。
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比较法学习:“猫”“狗”“狐”、“狸”“猪”“狮”都带有“反犬旁”;猫——苗、狸——里、狮——师读音相似,是形声字。
2、鸡:联想法学习,鸟长着大翅膀就是鸡。书写:注意左窄右宽,“又”要写得小一些。
3、“蛇”:联想法学习,蛇像一条长长的虫子。
4、“兔”:刀字头、书空笔顺。书写:不要将小兔的尾巴“点”丢掉。
5、“老”:数笔画的方式来学习。重点指导“老”字的笔顺。除了“老虎”,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四、游戏。
1、找朋友
2、比一比,写一写。
3、谁是动物专家: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种动物,其他同学猜。猜对后找到黑板上的生字卡片读一读。
五、课后作业。
1、写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
2、找有关动物的成语及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在动物乐园认识了一些动物朋友,大家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乐园里居住着哪些动物?
二、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
对生字的巩固练习。可运用幻灯课件做帮动物找名片的游戏进行练习。成语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成语,以及课外找到的成语故事。
2、看图连一连
完成本课很容易。注意适当延伸出本课的动物或你喜欢的动物中哪些是食肉动物,哪些是食草动物。
3、讨论
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愉快地表达出来,教师适时指导和补充。从中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三、布置“综合学习活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