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其中自我管理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思维、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毕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我管理特别强调个体主动性、目标导向性以及行为和认知策略的运用,尤其在学习方面,Zimmerman等人把学习者自我管理定义为通过个体主动对自身状况、学习行为和环境的调节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进行自我资源整合,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督促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就是学习者首先要根据周围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的条件为自己制订一个恰当的学习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对自己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学习的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合理地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即是学习者的自我管理。
对大学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一方面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必定会逐步脱离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谋求自身的独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竞争者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创新等能力,这对大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而,改变大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模式,培养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也能够尽快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为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大学生充分释放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这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