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导航 > 最新信息

5分钟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防护

2018-11-06 15:2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儿童性侵,是个沉重而又痛心的话题。不少触目惊心的案例警醒我们,对孩子的保护绝不可掉以轻心。但无论父母多么努力,也无法做到24小时贴身保护,孩子总有独处、落单的时候,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更关键。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防性侵教学三步骤

  1.教孩子识别坏人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的笑容”。

  老师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礼物。

  这下孩子就困惑了,既然坏人看上去很友善,那怎么才能分辨出来呢?

  2.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警惕5个警报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老师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告诉孩子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通过这种描述孩子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真的明白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

  对于这个方面,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我们可以跟老师一样,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男孩的*官和*是隐私部位,女孩的*,*官和*是隐私部位。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如果有人谈论你的隐私部位,叫做“言语警报”。

  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叫做“触碰警报”。

  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独处警报”。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边,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拥抱警报”。

  这五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孩子明白,当有人对他做出这5种行为任意之一时,他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No”!

  3.与孩子共建“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

  a.爸爸妈妈可以!

  不过,只能在必须帮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隐私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才行。

  这种方式可以帮孩子进一步明确身体的界限,明白爸爸妈妈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b.“照顾者”名单上的可以!

  通常,爷爷奶奶、姥姥爷爷或者其他人也会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照顾者”名单,列入名单的人在限定的条件下也是允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另外,一定每隔几个星期跟孩子一起重新更新并确定下名单。

  c.“爱心圈”名单里的也可以!

  除了亲近的亲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列好“爱心圈”后,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实地享受亲人、长辈、朋友的关心和爱了。

  随堂测试,确保孩子记住了

  当老师教完所有安全课程,还对孩子进行了“随堂测试”,来确保孩子真的听懂并记住了。

  1.医生在妈妈陪伴下检查你的隐私部位,可以吗?

  2.如果有一个男人触碰女孩的胸脯,可以吗?

  3.如果一个照顾者帮一个男孩穿衣服,可以吗?

  4.如果一个男人在女孩面前*服,可以吗?

  5.如果一个女人对女孩说漂亮的*,可以吗?

  6.如果一个女人带一个正在跟朋友玩耍的女孩去偏僻的街道,可以吗?

  这些题目还有很多,每做一道题,孩子关于安全和危险的界限就越明晰。和孩子一起看完前半部分教学内容后,也让他来回答试试看,帮助他更准确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原则。

教育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