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语言动态分析法
有的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单靠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体会其中奥妙的。这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二是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在理解《第一朵杏花》中:“是呀,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这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教师把“弯下腰来”、“习惯”,换成“点了点头”、“追问”等词语,让学生再来读一读,就会发现作者原来使用这两个词语的用心,是在表现竺爷爷和蔼可亲和做研究讲求准确的一贯作风。
(二)想象法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具体方法有图文对照想象,联系实际想象,拓展延伸想象等。如教学《触摸春天》中“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让学生想象安静仰起头“张望”望到了什么?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三)感情朗读法
有的文章用眼看,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它语言的艺术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如节奏美、音韵美等,连意境美、思想美也可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语言的方法。
(一)熟读成诵法
必须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适合自己。基本方法如下。
1.主导词背诵法。这适于背诵某一段或几段。以段落中的重点词为主导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例如《趵突泉》这篇课文,第一段要抓住“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这一点,第二段有四句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关键词,比如“清浅”“鲜洁”“幽静”“流出来的”“妩媚”;第三段可按层次要点进行记忆,前三句着重描写大泉眼、大泉眼的水柱以及大泉冬天的景象;第四段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记忆,这样一篇写景的佳作就轻松地记住了。
2.提纲背诵法。这适宜背全文或篇幅较长的段落。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如:《落叶》一课,二、三、四、五节,都是先写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再写小动物怎么样。背诵前,让学生先回忆这一结构,再进行背诵。
3.手抄与背诵结合法。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不妨让学生试试,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二)摘记法
对优美词句应摘记在采蜜本上引导学生自觉积累语言:①字词的摘抄。②句段的摘抄。③篇的摘抄。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
(三)归类法
对摘记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
(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在语文活动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