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3小题,每小题1分,共53分)
1.学生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思维水平差异
B.知识基础差异
C.智力水平差异
D.兴趣差异
【答案】A
【解析】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故A项正确。
2.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A.行为科学
B.教育哲学
C.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3.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A.主要
B.主体
C.中心
D.主导
【答案】D
【解析】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学创造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研究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因素。(局错)
A.决定
B.核心
C.关键
D.主要
【答案】A
【解析】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调节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及社会性经验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通过从一个平衡状态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的动态的平衡来实现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5.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实验是()
A.水下击靶实验
B.三山实验
C.小鸡觅食实验
D.视崖实验
【答案】B
【解析】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证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具有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常考)
A.培养自我同一性
B.培养亲密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勤香感
【答案】D
【解析】6~12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7.语言是()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奥苏贝尔
【答案】A
【解析】语言是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8.学生完成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时所产生的自豪与再悦,是一种()(常考)
A.激情
B.理智感
C.灵感
D.道德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间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
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顺序是()
A.生理自我一心理自我一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一社会自我一心理自我
C.心理自我一生理自我一一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一社会自我一生理自我
【答案】B
【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0.物理中“功=力×距离”,这是()学习。
A.概念
B.辨别
C.规则
D.符号
【答案】C
【解析】人们在认识世界、发现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的计算公式、法则、原理、定律都是规则。对这些规则的学习称为规则学习或者原理学习。
1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分化
C.刺激的强化
D.刺激的加强
【答案】A
【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由于被大狗咬过,看见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刺激的泛化。
12.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是()
A.模仿学习
B.参与学习
C.替代性学习
D.积极学习
【答案】C
【解析】略。
13.()是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专有名词。
A.先行
B.先行组织者
C.先行提倡者
D.先行倡导者
【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14.“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是()的学生观。
A.人本主义
B.结构主义
C.建构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15.()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皮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创新发展内驱力
【答案】A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前四种需要属于()需要。
A.生长性
B.缺失性
C.成长性
D.发展性
【答案】B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前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寓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17.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会影响对加法的学习,这属于()
A.定势
B.迁移
C.启发
D.内化
【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8.学习三角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变式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故B项正确。
19.教师讲课时语调要抑扬顿挫,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利用了感知规律中的()
A.差异律
B.组合律
C.活动律
D.效果律
【答案】A
【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可以利用声音的差异,提高感知效果。
20.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其遗忘的进程是()(常考)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衡的
D.先快后慢再快
【答案】A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21.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学习效果好。
A.100%
B.50%
C.20%
D.120%
【答案】B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22.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逐一尝试,直到终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是问题解决策略中的()
A.启发法策略
B.算法策略
C.创新法
D.操作法
【答案】B
【解析】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逆向工作属于()(易混)
A.反证法策略
B.操作策略
C.算法策略
D.启发策略
【答案】D
【解析】逆向工作(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它属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启发策略。
24.某人只看到砖的建筑用途,而看不到砖的其他用途,这是一种()
A.问题表征
B.功能固着
C.刻板效应
D.高原现象
【答案】B
【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看到砖只能想到建筑用途而想不到其他用途就是典型的功能固着。
25.当我们解决某一问题,一时不知道从何人手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种效应被称为()
A.启发效应
B.期望效应
C.晕轮效应
D.酝酿效应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酝酿效应的内涵。
26.斯皮诺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生成性学习
B.随机通达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抛锚式教学
【答案】B
【解析】斯皮诺的认知弹性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并在探讨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随机通达教学”。
27.对问题的思考有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朝多个方向发展,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易混)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扩散性
【答案】B
【解析】灵活性足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28.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寻找答案,这是()的具体应用。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自由辩论法
D.百家争鸣法
【答案】B
【解析】头脑风暴法由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为产生更多新颖、独创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使用脑力激励法,即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9.关于奖励与惩罚,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奖励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
B.奖励不是越多越好
C.奖励与惩罚要从良好的动机出发
D.奖励与惩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故A项说法错误。
30.关于作业的布置,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布置的作业要具有代表性
B.作业布置的数量越多越好
C.布置的作业要具有针对性
D.布置的作业要考虑学生的个传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作业的布置应分量适宜、难易适度。故B项错误。
31.关于气质类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常考)
A.人的气质类型有好有坏
B.人的气质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C.人的气质类型会影响人的工作选择
D.人的气质类型会影响活动效率
【答案】A
【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故A项错误。
32.“森田疗法”又叫根治的自然疗法,与中国()的含义是一致的。
A.顺其自然
B.顺从其美
C.推波助澜
D.坦然面对
【答案】A
【解析】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33.系统脱敏疗法的创立者是()
A.森田正马
B.沃尔帕
C.艾利斯
D.韦特斯勒
【答案】B
【解析】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町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
34.布鲁巴奇的四种反思方法不包括()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教案再设计
D.交流讨论
【答案】C
【解析】布鲁巴奇等人认为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35.测验项目对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别程度或鉴别能力称为()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答案】B
【解析】区分度是指该项题目财不同水平的答题者反应的Ⅸ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36.在分配学生座位时,()是教师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
A.课堂纪律。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感受
D.人际关系
【答案】D
【解析】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7.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学习。
A.80%
B.85%
C.90%
D.95%
【答案】B
【解析】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的教学目标的85%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因此B项正确。(参考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8.20世纪初,美国人比尔斯倡导了()
A.心理卫生运动
B.人性化运动
C.心理健康运动
D.环境保护运动
【答案】C
【解析】心理健康运动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提出的。
39.依从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以及()
A.变化性
B.情境性
C.情感性
D.个体性
【答案】B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它是内化的初级阶段,是确立规范遵从态度的开始。依从性水平具有下列特点:(1)依从的盲目性;(2)依从的被动性;(3)依从的工具性;(4)依从的情境性。
40.泻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41.记忆模块在5~9之间的是()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答案】A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42.阅读一本书时,往往对结尾部分记得非常清楚,这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C
【解析】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分别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3.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因为提出了(),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A.认知发展理论
B.关键期理论
C.近发展区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B
【解析】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44.鲍姆宁划分家庭教养模式三种类型的指标不包括()。
A.控制、父母与儿童的交往
B.个体的个性
C.成熟的要求
D.父母的教养水平
【答案】B
【解析】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方式。
45.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
A.社会
B.学校
C.同伴
D.班集体
【答案】C
【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46.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是一种()的差异
A.场依存型
B.辐合型与发散型
C.场独立型
D.沉思型与冲动型
【答案】D
【解析】沉思型与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划分初由卡根及其同事在有关认知速度的研究中提出。
47.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易错)
A.特别聪明或者笨的男性比女性多
B.中等智力的女性比男性多
C.男女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D.男性比女性聪明
【答案】D
【解析】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在:(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故D项说法错误。
48.在工作中防患于未然是一种()作用。
A.回避条件
B.逃避条件
C.预防条件
D.提前条件
【答案】A
【解析】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f{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它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9.力求成功者在选择任务时,成功的概率为()的任务是他们有可能选择的。
A.40%
B.50%
C.60%
D.70%
【答案】B
【解析】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有可能选择的。
50.弗洛伊德提出的遗忘理论是()
A.干扰说
B.压抑说
C.同化说
D.痕迹消退说
【答案】B
【解析】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
51.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方法是()
A.物理模拟法
B.实验模拟法
C.心理模拟法
D.实践模拟法
【答案】C
【解析】兰达初提倡用“心理模拟法”来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
52.计划策略属于()(常考)
A.元认如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创新策略
【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53.总结、提问、析疑、预测是()模式所实施的四种策略。
A.交互式教学
B.完形训练
C.指导教学
D.程序化训练
【答案】A
【解析】交互式教学模式所实施的主要策略是:提问、总结、析疑、预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54.父母的教养行为可分为()
A.*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混合型
【答案】ABC
【解析】鲍姆宇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方式。
55.以下属于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因素的是()
A.平衡化
B.成熟
C.外部影响
D.个人努力
【答案】AB
【解析】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自然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
5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尝试律
【答案】ABC
【解析】略。
57.动机具有的功能包括()
A.激活
B.维持
C.指向
D.调节
【答案】ABCD
【解析】动机的功能包括:(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5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们活动成功的行为责任因素范畴的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度
【答案】ABCD
【解析】书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59.艾利斯将人的不合理信念概括为以下三个特征,分别是()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自我中心
【答案】ABC
【解析】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60.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课时计划
B.课后评价
C.课堂教学过程
D.学生创新能力
【答案】ABC
【解析】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有如下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差异;(4)其他差异。
6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包括()(常考)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道德健康
【答案】ABCD
【解析】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6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
A.个别咨询与辅导
B.学校各种教育与教学活动
C.心理健康选修课
D.各种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答案】ABCD
【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3)个别咨询与辅导;(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庹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63.关于态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是()(易错)
A.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构成
B.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是一致的
C.态度是比较稳定的
D.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
【答案】ACD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一般情况下,这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知行脱节等。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它是包罗万象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它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这就是态度的抗变性。
64.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包括()
A.充分运用变式
B.科学地进行比较
C.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D.后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
【答案】ABCD
【解析】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包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5.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其基本理论观点包含()
A.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
B.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C.学生中心教学观
D.积极关注学生成长
【答案】ABC
【解析】罗杰斯的教育和教学理论观点包括:(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66.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易错)
A.以人为本
B.重视人的潜能
C.心理治疗以人际关系为基础
D.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答案】ABCD
【解析】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1)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入有发展的潜能,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过程;(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67.20世纪三大教*动包括()
A.程序教*动
B.学科结构运动
C.人本主义运动
D.科学技术现代化运动
【答案】ABC
【解析】人本主义运动与程摩教*动、学科结构运动并称20世纪三大教*动。
68.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答案】ABCD
【解析】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69.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表现在()
A.不可逆
B.刻板性
C.可逆性
D.不刻板性
【答案】A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包括:(1)早期的信号功能;(2)自我中心性(中心化);(3)不可逆运算;(4)刻板性;(5)不能够推断事实;(6)泛灵论;(7)不合逻辑的推理;(8)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9)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10)本阶段儿童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
70.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有()等表现形式。
A.重复
B.独白
C.集体独自
D.集体重复
【答案】ABC
【解析】自我中心言语包含三个范畴:(1)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2)独白;(3)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71.PQ4R学习法包括()
A.预习
B.设问
C.画线
D.阅读
【答案】ABD
【解析】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来的,PQ4R是由几个步骤首字母的缩写组成,分别代表预习(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复习(Review)。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如果将教育与教学并列起来使用,教育指的是()
A.思想品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C
【解析】“将教育与教学并列起来”即承认教学具有教育性,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路边的公益性广告属于()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狭义的教育
D.广义的教育
【答案】D
【解析】略。
3.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终目的是培养()
A.军人
B.教育家
C.演说家
D.思想家
【答案】C
【解析】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雄辩家(演说家)。
4.倡导一种“自然后果法”的教育家是()t
A.杜威
B.康德
C.洛克
D.卢梭
【答案】D
【解析】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自然后果法”属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多元智能理论大的成就在于尊重人的()
A.多元性
B.差异性
C.发展性
D.主体性
【答案】B
【解析】多元智力(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风格也不一样。它强调教育要尊重人的差异性。
6.在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强调培养个体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答案】A
【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培养人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即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体现。
7.利托尔诺等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教育起源论中的()(常考)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活动起源论
【答案】A
【解析】利托尔诺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论)的代表人物,该学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8.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A.六艺
B.四书五经
C.骑士七技
D.三科四学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为“六艺”。“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骑士七技”和“三科四学”为古代西方社会的教育内容。故B、C、D三项错误。
9.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普遍都认为智力是指人的观察力。淝忆力、恩维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这种观点是智力发展的()
A.多元理论
B.单一理论
C.二因素论
D.五因素论
【答案】D
【解析】智力的五因素理论认为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组成。
10.目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12年
C.10年
D.9年
【答案】D
【解析】略。
11.洛克提出了的()(常考)
A.白板说
B.塑造说
C.灵魂说
D.绅士说
【答案】A
【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12.王守仁主张“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这种教育主张体现了()的教育思想。
A.量力施教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答案】A
【解析】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意为:我们在致知上下工夫,只是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去做。这体现的是量力施教的教育思想。
13.在西方,梅伊曼和拉伊创立了()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经济学
C.教育哲学
D.实验教育学
【答案】D
【解析】略。
14.关于素质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B.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教育
C.素质教育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D.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个体自然素质的教育
【答案】A
【解析】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所以A项正确。
15.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
A.核心要求
B.基本要求
C.本质要求
D.基本任务
【答案】A
【解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的理念。
16.福勒与鲍恩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
A.职前
B.职中
C.在职
D.职后
【答案】A
【解析】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较有系统的研究,始于1969年福勒(1)育职前关注和研(2)他认为师范生在成长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为四个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17.“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的名言。
A.魏书生
B.于漪
C.李开复
D.李吉林
【答案】B
【解析】“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的名言。
18.斯宾塞早提出的经典的课程论命题是()
A.什么知识有价值
B.什么技能有价值
C.什么思想有价值
D.什么目标有价值
【答案】A
【解析】略。
19.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主张“跳一跳,摘桃子”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要()
A.与学生水平相当
B.低于学生原有水平
C.考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
D.有一定难度
【答案】D
【解析】“跳一跳,摘桃子”即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有一定难度。
20.对儿童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对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的模仿,其理论基础是()
A.社会学习
B.行为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重要的形式。题干描述的是观察学习。
21.对学生的教育,有的班主任是动之以情,有的班主任是晓之以理,有的班主任是持之以恒,有的班主任是导之以行。这说*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种()(常考)
A.入口
B.教育方式
C.教育途径
D.开端
【答案】D
【解析】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22.“三生”教育的目的是()
A.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活.,学会生存。
B.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C.防止学生*
D.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B
【解析】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23.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多元智能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层次需要理论
【答案】D
【解析】影响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理念非常庞杂,有些理论主要影响若基础教育的宏观改革,如人力资本理论、终身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等;而有些理论却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领域影响较大,如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多元智力(能)理论等。
24.实质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官能心理学
C.积极心理学
D.联想主义心理学
【答案】D
【解析】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2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渊源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常考)
A.民主影响
B.教师人格
C.平行影响
D.群体影响
【答案】C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法
【答案】A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为:桃树和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7.正确的人本主义教学步骤是()
A.确定帮助的情境—探索问题一形成见识一计划和抉择一整合
B.确定帮助的情境一形成见识一探索问题一计划和抉择一整合
C.探索问题一确定帮助的情境一形成见识一计划和抉择一整合
D.确定帮助的情境一计划和抉择一探索问题一形成见识一整合
【答案】A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境;(2)探索问题;(3)形成见识;(4)计划和抉择;(5)整合。
28.特朗普制将大班课、小班课、个人独立研究所占的教学时间分配为()
A.1:2:l
B.4:2:4
C.2:2:4
D.2:4:2
【答案】B
【解析】特朗普制中三种教学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29.一般认为学校产生的主要条件包括()筹几个方面。
A.闲暇阶层的出现
B.文字的出现
C.国家机器的产生
D.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CD
【解析】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人类早学校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予;(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30.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创新化
【答案】ABC
【解析】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有:(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具体内容参见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第四版)》)
31.以下属于杜威的观点的是()(易混)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从做中学
D.为求知而求知
【答案】ABC
【解析】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并提出“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32.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按其重要的程度分,主要包括()
A.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活动
B.培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C.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活动
D.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答案】ABCD
【解析】斯宾塞认为,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按照重要程度可以自然地排列成为:(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33.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满足的要求是()(常考)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答案】ABCD
【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34.王守仁是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成就主要包括()
A.心即理
B.知行合一
C.致良知
D.闻知、见知与行知
【答案】ABC
【解析】王守仁是明中叶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心学”体系,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王学”)。
35.以下表述反映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是()
A.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君子之教,喻也
D.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答案】ABCD
【解析】略。
36.关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以下表述正确的是()(易错)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D.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答案】AC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37.关于ABC疗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ABC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
B.B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
C.C是由A引起的
D.ABC疗法的关键是事件A
【答案】CD
【解析】ABC埋论认为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故C项说法错误。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所以ABC疗法的关键是改变不合理观念。
38.以下属于个人本位论昀教育思想家是()
A.卢梭
B.斯宾塞
C.萨特
D.孟子
【答案】ACD
【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常考)
A.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
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D.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答案】ABC
【解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0.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不包括()
A.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B.场独立型和非独立型
C.辐合型和发散型
D.聚合型和弥散型
【答案】BD
【解析】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常见的认知方式有:(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型与抽象型;(4)辐合型与发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