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导航 > 模拟试题

高一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8-09-26 13:0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把你的手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手总比你的头要高,说明做事情总比想事情重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老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忧考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每题4分,8—10题为多项选择,全选对得4分,选对未选错得2分,选错得0分,共40分)

  1.以下情景中,带下划线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A.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B.裁判员在跳水比赛中给跳水运动员评分

  C.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

  D.在国际大赛中,兵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2.关于运动中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小。

  B.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D.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为零。

  3.在第4xx届校园会上,我校章力夫同学勇夺男子百米决赛冠军。测得他在50米处的速度是8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9m/s,全程历时12.05s,则他在整个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A.8.00m/sB.8.30m/sC.8.50m/sD.8.75m/s

  4.质点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在第10s内的位移和在第1s内的位移之比是()

  A.10:1B.19:1C.99:1D.100:1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8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12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A.10.0m/sB.10.4m/sC.10.6m/sD.10.8m/s

  7.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

  其的图象如图所示(x表示位移),则()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D.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8.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计时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

  A.在t1时刻B运动方向改变

  B.在t2时刻,A、B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C.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

  D.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9.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以加速度a1沿平直公路行驶时间t1,走过的位移为x1时,发现有一乘客没有上车,立即刹车.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a2,经时间t2,滑行x2停止.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B.C.D.

  10.一名滑雪者,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2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雪者运动加速度为5m/s2

  B.滑雪者运动的初速度为1.8m/s

  C.滑雪者下滑全程时间一半时速度为2.5m/s

  D.滑雪者下滑全程路程一半时速度大于3.4m/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火箭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____m/s2,离地高度为______km.

  1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_____,汽车停止运动前2s内前进____m.

  13.某高速公路边交通警示牌如图所示标记,其意义是指车辆的_____________(填“瞬时”或“平均”)速度不得超过90km/h,若车辆驾驶员看到前车刹车反应的时间为1s,假设车辆刹车加速度相同,安全距离是两车不相碰所必须保持的距离的2倍,则车辆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的安全距离为__________m.

  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

  (1)从图中读出计数点1和5的位置坐标分别为_____cm和____cm,

  (2)计算与计数点“2”相对应的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_______m/s.

  (3)利用上图中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15(9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若它在开始的10s内位移为175m,求:

  (1)它的加速度;

  (2)在离出发点52m处的速度大小;

  (3)第7s内的位移大小.

  16(9分)一电梯启动后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后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m/s2,若上升的速度为6m/s,电梯从启动至到达楼顶共上升54m,求电梯:

  (1)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大小;

  (2)匀速上升运动的时间.

  17(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在他前面9m处以7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3.0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警车发动后经多长时间能追上违章的货车,这时警车速度多大;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何时两车间的距离,距离是多少.

  18(10分)在福银高速公路266km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若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55m,此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接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恰好停止,且此时A、B相距335m,已知声速为340m/s.

  (1)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若该路段汽车正常行驶时速度要求在60km/s—110km/h,则该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是否合法?

  19.(10分)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s内的位移为x1,最后3s内的位移为x2,若x2-x1=6米,x1:x2=3:7,求:物体的加速度和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古罗马对此做出的最早贡献是制订了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查士丁尼法典》

  3.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男人社会地位下降B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推动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发明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D印刷术

  5.“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来源:

  C.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D.*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下图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关键在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的结束D.xx届xx全会的决策

  7.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875年宪法》D.《临时约法》

  9.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此语反映他的主张是

  A人民主权说B开明君主制C社会契约论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0.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B.革命性质C.群众基础D.民族主义

  11.右图所示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第一国际的成立D.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

  12.二战以后,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3.“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见,作者的意图是

  A.剪除辫发B.维护*统治

  C.反对机器生产D.抵制洋货

  14.下表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来源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自然灾害的破坏D.中苏关系的恶化

  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量(公斤)

  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

  1937年2032.45.1

  1960年163.51.831.55

  15.在满目萧条的美国,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你说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总统)死了吗?”其反映的实质是

  A.自由放任政策失灵B.人们娱乐生活匮乏

  C.*D.经济危机被有效遏制

  16.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成垄断组织出现B.促成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C.促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17.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8.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党中央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创建经济特区D.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拿走了。”为此,苏俄实行了

  A.义务劳动制B.余粮收集制

  C.粮食税政策D.农业集体化

  20.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这说明法国

  A.放弃了市场经济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21.“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革命”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3.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24.*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2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这里的“他”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华罗庚

  26.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牛顿----经典力学B普朗克----量子论

  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D爱因斯坦----相对论

  27.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个人主义

  28.图8是一幅世界名画,其作者被后人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

  A达•芬奇B梵•高C莫奈D毕加索

  29.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某位苏联领导人:“他接过的使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使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是指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列宁D斯大林

  30.看到“1921”、“上海”、“嘉兴南湖”这些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C抗日战争D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1I卷

  31、(17分)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6分)

  (2)简述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的主要职能,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4分)

  (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与图一、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6分)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什么重大成就?(1分)

  32.(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33、(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本专题是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代表人物著作(杂志)思想主张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魏源B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

  第二阶段

  图13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学习西方的制度

  第三阶段

  陈独秀(图像)

  AC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A:;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梁启超《变法通议》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2分)

  (3)第三阶段:图15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根据阶段特征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高一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