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考试答题步骤:通览全卷,沉着应试;慎密审题,扣题作答;先易后难,从容解答。下面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未考试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选择题
1.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589年c.681年d.6XX年
2.古代世界长的运河是哪个朝代开通的?()
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
3.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
4.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朋党之争c.藩镇割据d.宦官专政
5.光耀千古的唐代文坛,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
6.唐太宗时期的大臣有()。
①魏征②张玄素③姚崇④房玄龄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新的灌溉工具是()。
a.筒车b.翻车c.耧车d.曲辕犁
8.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9.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a.日喀则b.上京c.兴庆d.逻些
10.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大足石刻
11.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b.六诏c.回纥d.突厥
12.世界上现存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a.赵州桥b.宝带桥c.玉带桥d.卢沟桥
13.唐朝时,世界上大的城市是()。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康
1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北部的边防
2.某班学生课余排演历史剧《唐太宗》,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A.某年大旱,唐太宗宣布免除赋税,并赈济灾民
B.某位学子因考中进士而做了大官
C.某位地方官员因为铺张浪费而被罢免
D.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
3.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B.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
C.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D.促进了文化教育和诗歌的发展
4.历将中国文化带入日本,将天竺佛教、历史、风土人情带入中国的分别是()
A.鉴真、玄奘B.玄奘、鉴真
C.鉴真、晁衡D.玄奘、晁衡
5.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及普及()
A.造纸术B.*C.印刷术D.指南针
6.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望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创作风格是()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7.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度的实行
C.三省六部制的施行D.行省制度的建立
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其中在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
A.满族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10.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李清照B.辛弃疾C.苏轼D.关汉卿
1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着*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统一了女真各部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A.戚继光B.林则徐C.郑成功D.郑和
14.清朝时期,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
15.“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其中“夫子是指()
A.孔子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
16.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根据比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范围下“西洋”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
次数7次4次1次
人数每次约2.7万人多1000——1500人160人
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
①时间早②次数多③规模小④人数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事件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八股取士
18.1793年清乾隆帝复信英王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
A.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B.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世界地位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1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
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唐朝和明朝D.秦朝和明朝
20.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当的是()
A.祖冲之—圆周率
B.造纸术发明—西汉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D.宋江—《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
21.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明远播四
海,是中国历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7分):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分)
【技术创新】
(3)材料中画面精美,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22.请结合图片及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共9分):
图一蔡伦改进某技术图二毕昇的发明图三宋代的发明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
400年401年—
1000年1001年—
1500年明清时期19世纪
中国占比50%62%71%58%30%以下0.4%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1)请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名称。(3分)
图一:()图二:()图三:()
(2)我国明朝时期哪一伟大的远航应用了图三的发明?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2分)
(3)上述图片中的哪两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2分)
(4)从表格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试述其原因。(1分)
2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瞻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明清时期是中国*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制度的消极影响?(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中提到宋代出现了“纸钞”,世界上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中“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城市“娱乐”生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
(3)宋朝时期哪种文学体裁达到了极盛?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人)(3分)
(4)材料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
海外贸易的发展?(2分)
【篇三】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长的运河
2、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4、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夏——元昊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耶律阿保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泉州B、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D、宋朝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6.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D.明朝都城北京
7.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9.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x疆地区历史的,你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D.《西游记》
10.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修”
1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统治的需要B.相*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2.“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通
A.B.C.D.
13.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A.B.C.D.
14.景德镇是我国的瓷都,下列对其介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兴起于南宋
B.哥窑是景德镇的名窑,它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有名
C.明清时期景德镇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唐三彩是景德镇的独特发明
15.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①经常吃鱼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③在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B.临安C.泉州D.大都
17.下列中外历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
A.鉴真东渡B.郑和下西洋
C.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8.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战争频烦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9.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A.掌管全*政大权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20.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1.下列对*的解释,准确的是
A.*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为加强文化*而设立的监狱
2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B.维护国家主权
C.加强*统治D.巩固清朝海防
23.下列事件发生在今x疆地区的是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4.“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5、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27.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党项族
28.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
29、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A.《史记》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30.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广通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
31、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2.明朝君主*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3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安史之乱B.澶州之战C.郾城大战D.雅克萨之战
14、在我国古代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戚继光②郑成功③渥巴锡④岳飞⑤文天祥
A.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
3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B.明朝锦衣卫印C.军机处D.广州十三行
3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
A.加强对x藏的管辖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
3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拔官员的传统
C.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
D.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3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天祥抗元D.清朝“*”之我见
39、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景德镇盛产青花瓷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出现许多较大的商业城市D.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4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歌曲《本草纲目》。下列对《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它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它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答题栏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2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1分)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产生了什么危害?(3分)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3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
国别人物内容结果
唐天竺
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2分)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具体的例证?(2分)上述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4分)
(4)总结我国对外政策导致的变化,从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结果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
43、(17分)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秦朝疆域图二西汉疆域
(1).图一反映了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请问促使该局面形成的人物是谁?(2分)面对广阔的疆域他开创了哪一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3分)
(2).标志着图二A处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什么?(3分)
材料二清朝前期,回部上层发动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清军的有力打击下,叛乱贵族慌忙西逃帕米尔。不久又逃往巴达克山,被当地首领擒杀,叛军纷纷投降。后来清政府又设置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选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二,清朝前期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分)此措施反映了该阶段的什么特征?(3分)
(4).近期x疆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结合历史和现实,请你说一说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3分)
44.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0分)
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图一
(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合适?(1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深远影响?(2分)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分)
(2)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1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