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适合儿童学琴的年龄从而培养儿童学琴的兴趣
有人曾对参加1996年举行的第xx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33位钢琴家开始学钢琴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其中两岁开始的1人,三岁开始的3人,四岁开始的3人,五岁开始的6人,六岁开始的8人,七岁开始的7人,八岁、九岁、十岁开始的各1人,情况表明两头小,中间大。五至七岁开始学钢琴的21人,占63.6%,加上三、四岁的6位约占85%。由此可见,三至七岁可视为开始学习钢琴的佳年龄段。
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4―7岁之间),老师在讲课时可采用“少时多次”的方法。何为“少时”呢?是指老师上课的时间不要过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多动”时期,一般来说40―45分钟为佳。何为“多次”呢?是指老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地重复上课所讲的内容,加深印象。
7―9岁之间的儿童,这时已有了一定的进取心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经常把许多学生集中在一起,让孩子们弹自己喜欢的作品,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加孩子们的进取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10―12岁可以说是儿童学习钢琴重要的阶段。教师如能把握好这一阶段,对于孩子们今后学习钢琴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时期的儿童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易产生消极心理,也会由于适当的表扬而过于自信。这时钢琴的练习也走向了重要阶段,技巧的练习较多,程度也随之加深。弹琴对于他们来说已是一种负担。再加上文化课的吃紧,有些学生不得不放弃练琴。
二、建立师生感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天真无邪的孩子,对感情的反应是极为敏感的。如果上课时老师非常严厉,往往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弹。这样,老师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性格和才能。老师上课时,有声有色又有具体形象,孩子就能产生愉快感;老师示范弹奏生动鲜明,孩子就能对乐曲产生兴趣;老师像父母一样给孩子拥抱、亲吻,孩子就会感到温暖。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12岁的时候,在维出纳举行了成功的演奏会。演出结束后,贝多芬走上台去,把李斯特搂在怀里,在他额头上吻了一下。这个吻,使少年李斯特激动得快要昏过去了,他终身都不能忘怀大师给予他的这一高奖励。从这以后,在李斯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总是以贝多芬的方式――吻额头来奖励他的学生。
三、培养琴童的学习兴趣家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要强迫孩子,辅导要耐心细致。小学的一节课也只有45分钟,幼儿时期自制力更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练琴的时间每次要更短一些。三到四岁的孩子,每次5至10分钟;四到五岁的孩子,每次10至20分钟;五到六岁的孩子,每次20至30分钟;六到七岁孩子,每次30至40分钟。孩子累了,注意力不集中了,应让他稍微休息或玩一会儿,这样既可以调节视力,又消除了大脑的疲劳。
认真聆听,不要打断孩子的演奏。孩子弹奏的时候,家长要倾心聆听,掌握曲子情绪变化的节奏,曲子悲,你也悲,曲子喜,你也喜,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和潜移默化的感染。一般来说家长听得越认真,孩子就越不想让家长失望。当孩子练习一首不熟悉的曲子时,家长也应该安静聆听。即使听出弹奏中有毛病,也应该忍耐一会儿,等孩子演奏完毕后再指出,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总之,兴趣的培养与引导,对孩子的学习能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老师、家长,都要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不能强迫孩子,要知道,培养孩子的兴趣是首要的。要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对琴童进行教育,促使琴童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