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200 年 月 日 | |||
星期 | |||||
课标要求 |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 ||||
提示与建议 |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讨论:“金钱万能”吗? | ||||
教 学目 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基础知识】 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 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能力过程】 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
重点 |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 ||||
难点 |
纸币 | ||||
课时 |
| ||||
教具 |
| ||||
方法 |
| ||||
导 入 新 课 |
拿出人民币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钱)好,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具有流通职能。大家都很清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张印刷精美的纸片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
| |||
教 学 过 程 |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1、货币的本质(板书) 货币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 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板书) 讨论思考p4探究活动问题(1)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必须又有着交换的目的的)如母亲为你织的毛衣和商店的毛衣比较。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 ①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而且,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②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用钱买商品的呢?(不是)初的是物物交换。那时候还没有钱出现。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为了深刻体会货币产生的必要性,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思考课本p5探究活动的问题 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物物交换的缺点:红珍珠和牛奶的交换要几经周折才能实现。花时费力,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怎么样才更方便呢)人们在长期的无数次交换中,认识到,某一地方的市场上,必有一种或几种商品是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就好像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米饭。人们把自己手上的商品先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它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这样一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看名词点击: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有用性)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缺一不可。 初,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一般等价物各有不同,比如有牲畜、贝壳、布等等。后来人们发现,牲畜等不便分割、保存等,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更好的等价物,人们发现了贵金属金银(优点看书p3)。从此,一般等价物的任务就固定在金银身上了,货币就产生了。(含义p3)。所以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只不过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不随时、地的变化而变化。 (3)、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4)人们为什么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又为什么能够交换? 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从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看出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我们去商店买东西,待售的商品前都会标上一个价格标签,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那件商品值多少钱。(p4图)。货币的这种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含义看课本p5),注意它衡量的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同时,由于货币具有价值,是一般等价物,它能够行使价值尺度的这个职能,用它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子,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像尺子之所以能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也有长度;称陀之所以能称物品的重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重量一样。 ②价格的含义 (书p5图1)这些就是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个职能的表现。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价格并不需要拿真正的货币放在旁边,(注意: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好像价格标签。因为它所表示的是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 (2)、流通手段(板书) ①流通手段及商品流通的含义 如果,现在我需要一辆自行车,就需要拿380元去买,而车主拿了这个钱就可以去买其他的东西。这样,货币就不再固定地在某个人手上,而是在运动了。这个运动的过程就是流通的过程。 布 棉花 菜 衣服 …… 这中间的转换媒介就是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职能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公式就是: 商品 货币 商品 ②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 货币出现以后,由于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所以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所以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上两种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除了以上两种职能之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的含义(板书) (1)、纸币的产生及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板书)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金银条块——富商的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要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 金银条块→富 (2)、纸币的含义(板书) ①、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人民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②、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3)、纸币的发行。(板书) 纸币的发行要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回顾p7相关链接1)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看p8名词点击。这两者产生原因主要是纸币发行量和实际需要量不符或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符造成的,结果对经济都不利。 (4)、电子货币。理解货币的发展: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
理解商品的含义还要注意交换之前、之中、之后是不是商品
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从物物交换到媒体交换的必然性
课堂讨论p7探究活动问题(1)使学生明确生产者能否把商品卖出去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之后再 设置问题:假如你承包我校食堂,你要如何经营,为什么?
| |||
课堂 小结 |
我们懂得了货币的本质以及其职能,也知道了纸币,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 |
| |||
反 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