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考>导航 > 模拟试题 >黑龙江

2017年黑龙江高考语文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05-24 13:25:00 来源:无忧考网
《周易》的前生今世
周 山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稞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
李芾,字叔章。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芾命酒酹之。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有删改)
4.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 辟:征召
B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徇:警告
C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芾命酒酹之 酹:以酒洒地
D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 因:趁机
5.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又称“荫庇”,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如成语“封妻荫子”中的“荫”。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五鼓”就是丑时。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芾精明能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
分值: 2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1.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1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分值: 17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4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表现了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韩愈在巜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庄子在《逍遥游》中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 , 。”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通常认为,① ,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其实后天的学习和体验有重要影响。为验证鸟类是否能通过学习来辨别筑巢材料的好坏,研究人员用草雀进行了分组比较试验,② ,另一组则只能获得更坚硬、结实的材料。结果发现,之前使用过较软材料的草雀这次都会选择更硬的材料,而此前就使用硬材料的一组草雀并未对两种材料表现出好恶,但在完成一次筑巢后,这些草雀都对硬材料更感兴趣,这说明③ 。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6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②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 。
③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A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B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C熟视无睹 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D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②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③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④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⑤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⑤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8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不但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B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C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画作,估计拍卖价将高达1500万。
D昨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物价局经过调查作出决定,责令救援单位退还700元不合理收费项目。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9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B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一样,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D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0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B⑥③⑤②④①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③⑤④②①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1
1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______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______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______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受到前所未有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A同时 但是 因为 故
B同时 由于 只有 故
C甚至 由于 因为 才
D甚至 但是 只是 才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2
20.下列各句中每组句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智勇多困于所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D遂见用于小邑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3
21.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22.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23.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
B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人情:人之常情
C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党羽,亲信
D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6
24.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所不同,例如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从小一起长大的异姓好友 忠“竹马之交”,不因贵贱变化而 改变的深厚友情的朋友叫“忘形交”等等。
B在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形式,有称谥号的如:范仲淹称文正;有称籍贯的如:柳宗元称柳河东;有称官 名的如:杜甫称杜工部;有称官地的如:岑参称岑嘉州等等。
C在古汉语中,表示兼代的官职的词语有:兼、领、行、署、权、假、摄、守等。
D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7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保存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材料二: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材料三: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几乎家喻户晓 ,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例文一
晚放的樱花
捧着满手的不如意,不敢眺望人生的顶峰。走在四月的春风里,却感觉不到春天已经来临。相伴而行,他们走得春风得意,我却总觉得矮人一头。
这是个争芳斗艳的时令,道路两旁,杏花早已开得繁华似锦,淡妆浓抹,独显娇艳。而栖在一旁的樱桃树,却还不见含苞欲放之景,只有乌黑的树干独立春风。在春天的起跑线上它被杏远远地抛在后面。
看到这两种树,又看到结伴而行的我们,不由得感到脸面无光。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同奔向人生的顶峰,我被人家落得好远。数着手中的试卷,一张又一张地飘在眼前,望着纸上的成绩,一分又一分地飞奔而去。
樱桃树漆色的枝丫上,看不出怎样的表情,然而它的内心里也应伴着浓浓的感伤吧,只是它还不懂得倾诉。它要抬起头才能看得见杏子的浓妆淡抹,就像我要踮起脚才能摸得到同伴的满面春风。它不敢奢望秋日的丰收,就像我不敢仰望人生的顶峰。
春尽了,杏谢了,只待秋日硕果累累。
我再漫步街头,没有了杏花盛气凌人的压抑,却依然难免有输在起点的疼痛。就这么走着,走着,蓦地见到一树的洁白——樱花怒放了!杏花落下,它却在刹那间涌现出来。春,这个所谓的起点已经匆匆走去,然而这樱花却在起点之后欣欣向荣。
忽然又想到自己,虽然在起点被同伴落下,然而人生不能从起点之后绽放光彩吗?我跑慢了起点,而人生却非百米赛跑,谁又能说我一定会迟到于人生的顶峰呢?
樱花在炫漫地开着,而我也该奔向人生的顶峰了。
秋日来了,杏子黄得耀眼,樱桃也红满枝头。
例文二
暂时与长久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自己与他人一开始的一点差距而抱怨生活,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生活就如同一场马拉松,起点可能会晚,但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身为学生的我们既然选择了高中就是选择了高考,可能我们起点不同,基础参差不齐,但我们目标相同,时间相同,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在备考路上的努力。起点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期间努力的过程以及最终拿到哪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结果。真正的赢家不是为抢一时的风光而奋斗,而是为了最终的目标不懈地始终如一地去追求。
但这不是说起跑线不重要。诚然,有些事情越早地接触对自己越有利,也就越早地学会一些东西。但凡事都是双刃剑,既有利的一方面,也就有弊的一方面。
美丽的花过早地开放就会过早地衰老,追求美丽与自由不是不合适,而更多的时候是不适时,不符合时令,未在自己该开花的季节中绽放,过早地开放了,那么等到其他花正是烂漫之时,自己却到了凋谢的时候,这该是一种多大的悲哀。赢在了一个不该过早的开始却收获了一个过早结束生命的结局,这是一种不幸,与其这样倒不如忍耐住开始的欲望以获得更丰硕、适时的收获。
有些一开始被称作为神童的孩子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多大的成就就泯然众人矣?有时一些高基础、高储备的人反而没有其他人成功呢?我想他们一定是输在了最后,输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成功就是一幅充满波动的折线图,就看你是否能坚持到它开始上升的时候。如果半途而废,虽有雄厚的基础也无力回天了。
追逐成功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活的过程。生活是一杯醇香的咖啡,也许一开始会有些苦涩,但只有慢慢地品味才会尝到它真正的味道。在合适的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不怕一开始与别人的差距,也并不因一点点的而骄傲,不卑不亢地积极生活下去,把自己所做的事尽力做好,也许也就因此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解析

本题是多材料作文,材料一强调“长跑比赛,起跑是否并不重要”,如果急于求成,则有可能会输掉比赛;材料二是说磨合新车,欲速则不达;材料三是说培养人才,拔苗助长的做法危害大。从三则材料的分析中,我们不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急功近利要不得。反复推敲材料,并从三则材料中提炼出共性的含义 。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为起点、速度、成功。归结起来材料的主旨是成功不在起跑线。也可引申为养精蓄锐,方能成功。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要遵循客观规律或者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解题思路

考生可以展开材料,或陈述现象,或表达观点态度,或批判或褒扬。总之,文章的写作难度不大。可选用题目:1、欲成,不必求急 2、赢在起点不如笑到最后 3、慢行也能走远 4、刹那不等于永恒。5、做笑到最后的赢家 6、胜利不在起跑时 7、欲速则不达 8、切勿急于求成 9、急功岂可得利
易错点

部分考生容易提炼观点为“细心使用”等等,则偏离题意中心。

高考黑龙江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