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前模拟习题及答案(3)
1[单选题] 支配呼吸的中枢位于( )。
A.底丘脑
B.延髓
C.下丘脑
D.桥脑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脑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脑干包括延脑(也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延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在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故选B。
2[单选题] 婴儿偏爱注视( )。
A.灰色
B.正常的人脸
C.静止不动的物体
D.扭曲的人脸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发现婴儿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的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故选8。
3[单选题] 婴儿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一般是( )个月。
A.3
B.6
C.8
D.12
【答案】B
【解析】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发现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故选B。
4[单选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勒温提出的社会行为公式。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所处情境,f指函数关系。故选C。
5[单选题] 布洛卡中枢即( )。
A.听觉性言语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运动性言语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它包括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即威尔尼克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故选C。
6[单选题] 想象是( )。
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C.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选项B、C是思维的定义和特征;选项D指的是意识。故选A。
7[单选题]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 )。
A.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已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
B.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C.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答案】D
【解析】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故选D。
8[单选题] 心理过程包括( )。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故属于心理过程。故选A。
9[单选题] 根据A.lewis(1967)对焦虑的症状学描述,其特点是( )。
A.对过去的后悔
B.对现实的恐惧
C.对过去的怀念
D.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D
【解析】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的,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故应选D。
10[单选题] 一般来说,( )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A.不熟悉的人
B.上下级
C.第一次见面的人
D.亲密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印象形成中易产生的效应之一,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容易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故选D。
11[单选题] 出现思维奔逸症状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现( )。
A.语词杂拌
B.答非所问
C.思维广播
D.随境转移
【答案】D
【解析】出现思维奔逸症状时,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症状严重时,患者在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故选D。
12[多选题] 需要( )。
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故选AB。
13[多选题] 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 ).
A.灾难综合征
B.兴奋行为
C.破坏行为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案】AD
【解析】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 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如5.12大地震中,这种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 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处于“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 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像电影“祝福”,中祥林嫂的表现。 (3)康复。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故选AD。
14[多选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
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
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
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
【答案】AB
【解析】对于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的。一般来说,或许他们有情感冷漠或思维障碍,但其感知觉是正常的。故选AB。
15[多选题] 神经衰弱的症状包括( )。
A.易烦恼,易激惹
B.注意力过于集中
C.多梦易醒
D.入睡困难
【答案】ACD
【解析】神经衰弱临床表现: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声、先、噪声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故选ACD。
16[多选题] 测题常见的排列方式有( )。
A.并列直进式
B.公共汽车式
C.混合螺旋式
D.专列式
【答案】AC
【解析】测题有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故选AC。
17[多选题] 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 )的基础上。
A.地理位置接近
B.喜爱共同的活动
C.拥有有趣的玩具
D.志向相似
【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喜爱共同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故选ABC。
18[多选题] 根据鲁宾的观点,爱情和喜欢的区别可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其中包括( )。
A.依恋
B.相容
C.利他
D.亲密
【答案】ACD
【解析】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依恋、利他、亲密。故选ACD。
19[多选题] 亲合的作用包括( )。
A.获得信息
B.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C.避免窘境
D.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亲合的作用。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的作用主要有: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以及避免窘境。故选ABC。
20[多选题] 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 )。
A.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B.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C.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
D.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答案】ABCD
【解析】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对测验本身的分析,测验间的相互比较,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