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决策目标的数量,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 )。
A 重复决策
B程序决策
C 风险决策
D多目决策
2、市场预测中最关键的是( )预测。
A 发展状态
B价格
C产品需求
D趋势
3、( )面对的只有一个确定的状态,即发生或不发生是确定的。
A 确定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概率型决策
4、( )最为困难,需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变,需要更大的胆识和更多的智慧。
A单一决策
B非常规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5、投资机会阶段,误差率应在( )以内。
A ±10%
B±40%
C±50%
D±30%
6、( )是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
A 市场分析
B 市场调控
C市场调查
D营销战略研究
7、计算资本金基数的总投资只包含( )的流动资金。
A 60%
B40%
C30%
D10%
8、决策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充分了解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状况,使决策有科学的依据,这是指科学决策原则中的( )。
A 决策方法科学
B决策依据充分
C 决策过程民主
D 数据资料可靠
9、凡适用两阶段招标和征求建议书的,招标均可通过( )进行。
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协议拍卖
D竞争性谈判
10、咨询机构选择方式中( )主要适用于以专家知识、技能、经验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咨询服务。
A 征求建议书
B 竞争性谈判
C 聘用专家
D两阶段招标
11、( )是指项目实施之前已经发生的成本。
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关联成本
D相关成本
12、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 )。
A资金量
B后期价值
C前期价值
D差额价值
13、测算项目投产后的营业收入、生产成本和财务收益的基础,也是评价项目产品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是( )。
A 需求预测
B 供应预测
C 价格预测
D 市场预测
14、( )核心是在追求产量规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用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赢得竞争的胜利。
A 成本战略
B 差别化战略
C 集中化战略
D费用战略
15、( )是一种低价策略,即在新产品上市时,价格定得较低,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利润。
A 撇脂定价策略
B 渗透定价策略
C 心理定价策略
D差别定价策略
16、( )是最复杂、费用较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方法,但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A文案调查法
B实地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实验调查法
17、下列( )不是德尔菲法的特点。
A 匿名性
B 反馈性
C 集中性
D收敛性
18、需投入较大的时间和工作量的估算法是( )
A投资估算指标法
B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C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D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
19年初的一笔资金按期利率进行计算的年末总利息与年初本金之比称为( )
A名义利率
B 有效利率
C 折现率
D 等额利率
20某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每年年初从银行借款2000元用以支付学费,若按年利率6%计复利,第4年末一次归还全部本息需要( )元。
A 8560
B 13266
C 9245
D 10255
21可转换债券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时,购买人是广大公众,受偿顺序通常( )与其他债权人。
A 等同于
B 滞后于
C优先于
D不确定
22、在企业swot分析图中,处在左上角的企业,面临外部机会,但自身内部缺乏条件,应采取( ),改变企业内部的不利条件。
A增长性战略
B多元化经营战略
C扭转性战略
D防御性战略
23、甲企业要建一生产线,已知该生产线建成后的生产能力达到500万件/年,已知相同性质的乙公司拥有一条年产值为200万件/年的生产线,该生产线的投资额为150万元,生产能力指数为0.6,综合调整系数为1.2.甲企业的投资额应为( ).
A 311.92万元
B 322.92万元
C 352.92万元
D372.92万元
24、已知甲公司一年内支付的工资及福利费为20万、其他费用为12万,现金年周转次数为4次,求企业应预留的货币资金为( )。
A 8 万元
B 32万元
C 16万元
D 4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文案资料的主要来源有( )。
A 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资料
B 行业资料
C所有出版物
D 相关企业和行业网站
E有关企业内部资料
2、简单估算法有( )
A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B 生产能力指数法
C比例估算法
D系数估算法
E指标估算法
3、扩建项目的效益可表现在:增加产量、( )降低消耗节省费用等。
A调整产品结构
B扩大或开发新型产品
C合理利用资源
D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E进行方案比选
4、市场调查的程序是( )
A 调查准备阶段
B 调查设计阶段
C调查实施阶段
D调查分析阶段
E 调查评价阶段
5、SWOT分析法主要是对( )进行分析。
A 优势
B劣势
C 机会
D 机遇
E威胁
6、根据建设项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出诸如( )等目标,分析项目满足这些目标的程度,进行多目标分析评价。
A土地质量
B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
D可持续性
E社会公平
7、社会评价的主要特点有:目标的多元性、( )
A 评价工作的周期较长
B 定量分析困难
C 待业和项目特殊要求明显
D间接效益与间接影响多
E社会因素复杂
8、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一种结构化的环境分析方法,他认为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除了竞争对手外,还存在其他基本竞争力量,即( )。
A新进入者的威胁
B替代品的威胁
C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D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E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抗衡
9、工艺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方案优化选择原则是()
A 先进适用性
B 安全可靠性
C 经济合理性
D产品更新适应性
E 技术来源可得性
10、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有( )
A符合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要求
B节约建设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农田
C 满足产品生产的特定要求
D地区的客观条件与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条件相适应
E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11、根据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可将贫困人口划分为( )
A 一般贫困人口
B 绝对贫困人口
C相对贫困人口
D特殊贫困人口 E临界贫困人口
12、在项目实施及评价总结阶段,有效的监督是实施机构改善项目( )的重要基础。
A次要目标
B 资产建设
C 间接贡献
D 实施方案 E扶贫效果
13、在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包括( )。
A 固定资产投资
B 产品销售收入
C税金
D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E回收流动资金
14、某投资项目、当基准收益率取10%时,财务净现值为650万元,当收益率取12%时,净现值为-300万元,则该项目( )。
A 不可行
B 可行
C内部收益率约为11.37%
D财务内部收益率>10%
E不确定
15、融资方案应满足的要求有( )
A 供需平衡
B融资方案应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
C 重视财务杠杆作用
D结构、成本、风险综合评价
E风险识别系统健全
16、财务分析涉及的价格体系有( )。
A固定价格体系
B浮动价格体系
C实价体系
D时价体系
E基础价格体系
17、财务评价的作用包括( )。
A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要的决策依据
C可以有效地将企业利益、地区利益与全社会和国家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和平衡
D配合投资各方谈判、促进平等合作
E可明晰项目的财务情况
18、下列( )是财务分析的内容。
A盈利能力分析
B非盈利能力分析
C清偿能力分析
D费用效果分析
E市场占有量分析
19、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 )
A 年限平均法
B 工作量法
C 双倍余额递减法
D 年数总和法 E逐步递摊法
20、 资源条件评价的内容( )
A 资源开发的合理性
B 资源可利用量
C 资源自然品质
D 资源赋存条件
E资源开发价值
21、 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必须与风险的( )等相适应。
A 应对成本
B严重性
C项目环境下的现实性
D 形成原因
E发生概率
22、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
A 法律强制性
B 政策严肃性
C 内容针对性
D方法科学性
E工作公正性
23、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有( )。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C现金流量表
D利润分配表
E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三、分析计算题(共4题,共80分)
1、拟由某日本公司引进全套工艺设备和技术,在我国某港口城市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2年,总投资11800万元。总投资中引进部分的合同总价682万美元,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等均由国内设计配套。引进合同价款的细则如下:
(1)硬件费620万美元;
(2)软件费62万美元,其中计算关税的项目有:设计费、非专利技术及技术秘密费用48万美元;不计算关税的有:技术服务及资料费14万美元 (不计海关监管手续费)
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外汇牌价均按1美元=8.3元计算;
(3) 中国远洋公司现行的海运费率6%,海运保险费率3.5 ,现行外贸手续费率、中国银行财务手续费率、增值税率和关税税率分别按1.5%、5 、17%、17%计算。
(4)国内供销手续费0.4%,运输、装卸和包装费率0.1%,采购保管费率1%。
本项目部分购置投资的估算价格是多少?
2、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分别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3、某项目建设期末、投产年年初借款本息和为500万元,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确定,自投产年起,按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本金、支付利息,有效年利率为10%,还款期限为3年。试估算每年的还本付息额,以及各年的还本额和付息额。
4、某汽车制造厂选择厂址,对三个申报城市A、B、C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综合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厂址选择的评价指标有:辅助工业和配套能力、当地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
经专家评审确定以上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该三个城市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其具体数值见下表:
评价指标 |
权重 |
选址方案得分 |
A市 |
B市 |
C市 |
配套能力 |
0.3 |
85 |
70 |
90 |
劳动力资源 |
0.2 |
85 |
70 |
95 |
经济水平 |
0.2 |
80 |
90 |
85 |
交通运输条件 |
0.2 |
90 |
90 |
80 |
自然条件 |
0.1 |
90 |
85 |
80 |
综合得分 |
|
|
|